从穆斯林女人穿什么游泳想到你今天投票了吗?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ZZ

  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在讨论穆斯林妇女穿什么游泳的问题,想起自己在这边的一个亲身经历。

  平常最常去的游泳馆是列治文的Watermania,那里泳池种类多,泳道宽,小孩子可以在戏水乐园区玩耍,老人可以泡温泉池,一直开到晚上十点的时间也很方便。

  那天带着外甥女一起去,到了门口,前面一对父子买票入场被拦住了,好像说不开放,我们差点也扫兴而归。

  服务台后面的玻璃窗被蓝色幕布挡住了,平常从那里能一眼看到泳池全景,还有一个小门可以进去到一个平台, 陪小朋友来但不游泳的父母可以在那里待着,现在全被遮住了。

  正要转头回去,幸好一眼扫到招贴告示,上面写着“仅对女性开放”,过去一问,果然我们是可以进去的,泳池正常运营着。

  一头雾水地走进去,发现里面并不是没有男人啊,虽然不多只有零星几个。不理解,索性不作多想,玩过半个小时才慢慢看出端倪。

  到了那个时候,全场已经没有男人了,但多出了很多平常不见的女性群体,她们虽然穿的不都是在欧洲引发争议的“布基尼”,但一样能认出她们是穆斯林女性。因为她们虽然没有从头裹到脚,但是穿的也不是我们日常概念里的泳衣,有的像连衣裙,有的像分身式的打底衣。连小孩子的泳衣,也比一般游泳要长,更像沙滩裙。

  看她们的面孔,一派自在,似乎对这种娱乐活动并不陌生。对自己的穿着打扮也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

  以前就听闻中东地区的穆斯林女性也会去游泳的,只不过是在只为女性开放的游泳馆里。原来今天的仅对女性开放,是针对穆斯林女性的包场活动,想来是她们的社区向游泳馆特别申请的吧。

  这时便心里感叹,不愧是加拿大。

  记得初到加拿大还在上移民英语课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讲加拿大和美国什么区别。她说美国是一个熔炉,移民要融入进去,必须要改变自身,去接受美国的文化。

  但作为同样的移民国家,加拿大却不同。加拿大奉行的政策是“mosaic”,马赛克。她拿出一副拜占庭镶嵌画,看上去是一副完整的图画,但放大细看,每一个构成单元都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色彩。

  她说加拿大的政策是相信社区的力量,移民可以继续在保持自己文化的民族社区内生活,不用改变自己。正是这些不同族裔的社区和文化共同构成了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

  正好当时班里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巴基斯坦女性,她介绍自己说,她生了十几个孩子,移民到这里也有十年了。想来度过了生育期,把孩子都拉扯大,她才终于有时间出来上英语课。我当时是新移民,对未来生活正非常忐忑,让我想象移民十年才起步融入加拿大社会,简直太恐怖了。

  不过反过来想想,正是因为可以相对隔绝地生活在自己的社区内,让很多缺乏英语技能的移民才能快速适应加拿大的生活。

  反观美国,现在川普各种总统令修改移民政策,就是要把这些技能差吃福利的“差等”移民挡在门外。设想一下,如果缺乏语言技能的新移民要都能在自己社区内先找到一份工作,快速安顿下来,想来吃政府福利的情况就要少很多了吧。

  反观自己,从那时到现在也过去七年了,没想到自己生活工作的圈子还没突破华人社区。当时来加拿大第一份工作,还在food court后厨打工的时候,曾经跟移民十几年的老板说过一句话:“还能一直在大ChinaTown混吗!”没想一语成谶,虽然工作倒是搬去了Downtown,但还是没有混出“大ChinaTown”! 每一个华人移民初登陆时都多多少少怀揣过快速融入主流社会的念头吧,现在想想,还是美式思维的影响多一些。

  至今还记得,当时课上老师骄傲的样子,她认为mosaic 正是加拿大比美国更为优越的地方。

  到底是加拿大还是美国,移民政策孰优孰劣,我并没有能力去论断。而作为一个老犹豫着要不要入籍的PR卡持有者,我更没有培养出英语课老师那般的国家文化自豪感。

  但这不妨碍我感慨,加拿大确实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国家。

  这种包容体现在方方面面:

  体现在为穆斯林女性闭门包场的游泳馆,而不是给她们罚单不许她们在公众场合穿“布基尼”。同样体现在让大麻合法化,性别教育普及化,这些普遍让华人头痛的问题。但也正是这样的包容,让成千上万操着不纯熟的Chinglish甚至完全不会说英语的华人安享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福利”。

  所以我有时在反思,我到底是否真的理解自己投靠的这个新国家呢?除了贪恋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福利,我是否真的认同了这个被全球嘲讽的“大麻国”,或者说,其实“大麻国”并不需要我的完全认同,也一样会接纳我?

  感觉等我想明白的时候,就是我该申请入籍的那一天了。而现下我还是只能做一个拉低华人投票率的PR党。

4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你看穆斯林会不会容忍你。容忍罪恶就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