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效率?温哥华10年造一座桥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Ellen: 温哥华地区日常交通最拥堵的地方在哪?老移民都知道---从RICHMOND通往DELTA的隧道。我想搬到清净一点的住所,又不想远离华人聚居的RICHMOND, 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DELTAL就成了我首选的考虑。3-4月间,仿佛也听闻为解决隧道拥堵,政府将动工造个大桥替代隧道通行。买房毕竟不是买菜,是个大事,在下手之前,我怎么也得搞清楚这造桥的事。
网上搜Delta Bridge,首弹出来的是一个以"Delta Bridge"命名的小破公司,我有点儿懵。再往后有个George Massey Tunnel Replacement Project, 若不是附着一张有点像我们上海的杨浦大桥的斜拉锁桥的照片,我就要把这个什么隧道替代工程给忽略过去了。点进去,居然这个造桥替代隧道的工程有一个自己专门的主页,关于造桥的进度时间表, 隧道的历史,和造桥的更新讯息一览无余。虽然作为2年陈的老移民,我对加拿大效率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还是很惊讶这张时间表上,造桥项目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花了5年的时间只是完成了计划(Planning)、3个阶段的咨询(Three phases of Consultation),环境评估(Environmental Review)。而在此之前,DELTA市政府已经用了近30年努力呼吁才促成了这个项目,并一步步推进到今天这一步。
那个将要被替代掉的隧道是以“George Massey”一位1930年代从爱尔兰过来的老移民命名的,他觉得当时只能靠轮渡来实现Delta和Richmond及温哥华的交通太低效了,他个人花20年时间,投入了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把穿越南菲莎河变成了现实。隧道是1959年通车的,1964年George Messey 去世,3年后人们将隧道改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建造隧道中的无私付出和杰出贡献。
传统的中国民间慈善家,很多以造桥修路来行善积德的。佛家有云“普度众生”,无论是造桥还是修隧道,即便不能度了你的灵魂,也是度了你的肉身。那些真正为普通百姓谋福利的人,无论在哪,都会被传颂,这大概也是普世价值的体现吧。
桥该不该造,该花多少钱、造几车道,我这个扎根还不深的移民怕是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河对岸的房子该不该买,该什么时候买,作为一个经历过北上广式房市的人来说,我自有我的判断。我庆幸的是,围绕造桥的这一番网上的研究,让我对加拿大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犹记得,1992年,上海的南浦大桥通车,学校组织春游去参观,那时我恰青春年少,在大桥上笑魇如花拍照留影。随后的几年,我们这一代见证了黄埔江上陆续的横跨起好几座大桥,也见证并参与了上海的经济随着那几座大桥的腾飞。但愿,这座费尽了周折又颇有争议“George Massey”大桥,多少也能带动DELTA地区的经济发展,让DELTA 人民跟着大桥一起体验一下站在风口的感觉吧!
Ellen: 70 后特立独行单妈,经济学专业,依然在为成为著名作家积累人生经验,为融入温哥华而努力。爱运动爱旅行,自封的情感问题专家,谨慎的投资者,职场中的螺丝钉。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