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温哥华的那些日子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Ellen:父母第一次来温哥华住了两个月。送别父母,从机场回家的路上,又开始下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朵朵姿态完美地飘落在前档玻璃上,却似砸在我心尖儿上,阵阵的凉意沁入我心。收音机里全是应景的传递欢乐的圣诞歌曲,可我此刻全然体会不到雪花和音乐搭配的唯美节日氛围,一个人在车里,泪意忽然就上来了。我这是怎么了?我不是已经有点烦了和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生活吗?
我妈没怎么上过学,所以她的娱乐活动很少,父母在温哥华的日子里,我总让女儿把电视机让给我妈看,因为其他人都可以人手一个手机或IPAD,但她不会玩这些现代科技的玩意儿。我住的公寓本来地方就不大,我妈看电视,其实我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干自己的事情,就只能跟着她一起看电视。我妈爱看《舌尖上的中国》,记得有一集,主持人略煽情的说:每家每户,都有自己家传承的几样拿手菜。我当时心里嘀咕:我怎么不觉得我家有什么传承的拿手菜?不知道女儿学会的鸡蛋饼和碗蒸蛋,在她长大后,会不会觉得也是一种家族的传承呢?
两个月来,带父母去了周边很多自然公园,除了一开始他们还略兴奋和新奇,后来可能就觉得没意思了。我个人是很爱跑去大自然里去,女儿也是,可能父母年纪大了、脚力不行吧。而且对于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我妈来说:看来看去就是这些荒凉的野地方,有什么好看的呢?所以,有一日,带他们从外面回来,我不由得在微信里感慨:带父母玩比带孩子玩要难,因为我们都是从襁褓到童年到少年慢慢长大的,我们还能回想得起来自己小时候爱干什么,可我们从未老过,所以,我们总是在按自己的喜好去带父母玩,然而,这些或许真的不是他们喜欢的。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细心和耐心的女儿,因此不擅揣摩父母的喜好。在带他们外食这点上,我也很失败。我热爱温哥华所有的美食,觉得温哥华 简直是世界级别的美食天堂。可我父母的肠胃六七十年来似乎只适应自己家乡的口味,所以,无论是风景如画的海边西餐厅,还是列治文的各地美食,他们能接受的实在很少。当他们外面吃完了还抱怨又贵又不好吃时,我免不了有点不满:你们怎么那么难讨好呢?我费尽心思的想带你们吃好吃的,还嫌这嫌那的,不领情。再后来,我就不再勉强带他们去一家家风格迥异的餐厅了,只是每周带他们逛超市采买食材,然后让我妈按自己的喜好在家里做饭。
我妈对温哥华的正面评价真的不多,但是她对咱们超市卖的各类食材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无论是肉类、海产类还是蔬菜水果类,除了价格略贵,其他的无可挑剔。在她心里,食材的质量可以弥补了价格贵的缺点,所以她很爱逛超市,还每每发掘一些国内没有的海产回来尝鲜。我爸则爱在超市和餐厅收罗一些免费的华文报纸拿回家看,对于他来说,这也是脱离了国内媒体的视角,从另一个维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吧。虽然他也有微信,不过我感觉真的是年龄不饶人,当年万里挑一考入大学的他,在很多方面已经跟不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了。偶尔, 他在用他的价值观教导我女儿的时候,我会忍不住和他呛几句,呛完了又特别后悔,总觉得我伤了他的自尊心了。
送走父母,回到家,看着父母离开后空空如也的客厅和次卧,忽然想:等我自己老去,我会以什么样的模式和从小在温哥华长大的女儿相处?移民一代和移民二代,在思想观念上会不会有更多的冲突?一如现在久居海外的我和从不曾远离家乡生活过的父母。女儿会不会体谅得到,为了她能有更好的生活,选择远离故土却始终不能完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我?一如我曾自傲地觉得父母是因我而有机会出国长见识,而在送他们离去的时候才忽然意识到:他们忍受这10多个小时的疲惫飞行,带着对一路未知的恐惧漂洋过海来异国,不过只想看看女儿过的好不好,以抚慰他们一直以来牵挂着只身在海外生活女儿的那颗"可怜天下父母心"!
Ellen: 70 后特立独行单妈,经济学专业,有幸分享20年改革开放的红利,成为实现人生财务自由的幸运儿。依然在为成为著名作家积累人生经验,为融入温哥华而努力。爱运动爱旅行,自封的情感问题专家,谨慎的投资者,职场中的螺丝钉。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