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飙升50%!加拿大华人吃饭更贵了
突发!加拿大Whole Foods超市明天起关门清仓:全场5折!
北美知名连锁超市Whole Foods在多伦多也开不下去了......就在今天(8月15日)早上,一则关于高端有机超市品牌Whole Foods即将关闭多家多伦多门店的传闻引爆社交媒体:“4天内就关门,所有员工被裁!”爆料者自称是受到本轮关店影响的Whole Foods在职员工,并透露该连锁超市将在“4天内关闭”。
该爆料者周五早上8点刚过在Reddit论坛发帖称:“多伦多的Leaside店(1860 Bayview Ave)和Yonge/Sheppard店(4771 Yonge St,Hullmark Centre商场内)即将在下周关闭。”他还透露,这一消息是在当日早上的员工会议上临时通知的,并对短时间内裁员的处理方式表达不满。
“虽然官方关闭日期是8月22日,但他们说根据店内全场5折清仓的销售速度,实际关闭日期可能更早,大约在8月19日。提前不到一周才通知,所有员工都将被解雇,没有任何内部调岗安排,我们所有人都将失业。有人当场哭了,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们会基于工龄提供遣散费。我打算马上联系一位律师,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发起集体诉讼。”
一些网友质疑本地媒体尚未进行报道,该爆料者在评论区补充说:“他们刚刚通知了我们员工,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全场5折清仓促销将从明天(8月16日周六)开始。”有网友留言询问位于万锦华人区Highway 7和Birchmount的门店是否会受关店影响。
对此,另一位网友回应称,据他了解,这家门店目前运营状况还不错,租金相对合理,不像即将关闭的两家门店那样几乎是在“用钱烧租”,所以暂时不太可能关闭。尽管不能完全排除未来风险,但目前来看应该是安全的。
随后,爆料者本人也在评论区进一步确认:“只有我提到的那两家门店将被关闭,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加拿大的其他门店会受到影响。”
随后,Whole Foods公司证实将于8月22日正式关闭上述的两家多伦多门店,但计划在市中心开设一家新店作为补偿。据介绍,Whole Foods于2002年进入加拿大市场,首家门店开在多伦多Yorkville,主打有机、健康、高品质食品。该品牌曾一度高调宣布计划在加拿大进行大规模扩张,声称要在全国开设“数十家分店”。然而多年过去,该目标始终未实现。目前加拿大只有14家Whole Foods门店,主要集中在安省和BC省。
米价飙升50%!超200万加拿大移民受影响,华人是主要群体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数据,加拿大许多人日常餐桌上的平价主食——白米——在一年内价格几乎上涨了 50%。2 公斤装的白米价格从 2024 年 6 月的 6.46 加元飙升至 2025 年 6 月的 9.62 加元。在过去一年中,米价波动明显,并在今年 3 月达到 10.20 加元的峰值。
这些数字基于加拿大统计局对包括白米在内的部分商品零售均价的月度 CPI 统计。统计局提醒,商品轮换、质量和数量变化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每月价格差异。自今年 1 月以来,2 公斤白米的价格就没有低于 9.15 加元,这也是今年的最低价。
道格拉斯学院经济学教授苏基·巴德(Suki Badh)说,稻米市场影响着超过 200 万加拿大人,主要是华人、东南亚裔和南印度裔社区。 “不管我走到哪里,米饭都是我的主食,我是吃米饭长大的,没法用别的东西替代。”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菲裔加拿大人朱丽叶(Juliette)说。 “所以当你问我对米价上涨的态度时,当然不喜欢,但这是生活的现实。经济有涨有跌,我只能去适应。”
一位经济学家表示,加拿大移民数量增加也是白米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不少年来,加拿大的移民来源主要是亚洲,而在亚洲,米饭是最主要的主食。”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经济学家迈克尔·巴图(Michael Batu)说。 “这意味着,如果有更多来自以米饭为主食地区的人移民到加拿大,就会推动这里对米饭的需求。”
加拿大主要依赖进口和国际市场来供应商业用大米。但随着全球贸易格局在美国高额关税压力下不断变化,由于依赖进口,米价受到了更大的成本压力。不过,巴图认为,美国对加拿大的关税也可能是个“因祸得福”的机会。 “来自美国的关税威胁,其实可能是加拿大的机遇,因为这能让加拿大有更多机会与其他国家合作,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而这些国家是全球主要的稻米生产国。”
养一个孩子$40万、供19年!加拿大年轻人不敢生了
在加拿大,买房可能是许多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笔开销——但生儿育女紧随其后。
根据BMO银行最新发布的“真实财务进展指数”,尽管有80%受访者表示,孩子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但53%的父母坦言,孩子也威胁到了他们的财务安全——而这种担忧,正影响着更年轻的一代。
数据显示,70%的Z世代(95后、00后)和69%的千禧一代(80后、90后)表示他们想要孩子,但害怕生育和抚养孩子会对自己的财务未来产生负面影响。而围绕育儿“烧钱”的负面情绪,还远不止于此。调查中,84%的受访者认为,养育孩子的成本已经变得“难以承受”。父母们指出,杂货、玩具、课外活动、日托、住房、婴儿用品、衣物和婴儿车等支出,对他们的家庭财务造成了冲击。
与此同时,86%的父母表示,托儿服务、课后项目以及学校用品的开销,使他们“难以为子女未来教育或家庭购房等长期目标储蓄”。超过75%的父母还承认,他们感受到了社交压力,为了“跟上其他家庭的步伐”,不得不进行不必要的超额消费。
BMO日常银行业务及客户增长主管Gayle Ramsay表示:“对许多加拿大人来说,组建家庭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旅程之一,但它也带来了重大的财务和情感压力。”加拿大央行最近发布的一份消费者预期调查中也提到,加拿大人对其财务状况的悲观情绪日益增长。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23年发布的育儿成本报告,2014至2017年间,一对年收入超过13.5万加元、育有两个孩子的双职工父母,在孩子从出生到17岁期间,平均每个孩子的总开销高达403,910加元。
相比之下,年收入低于83,013加元的同类型家庭,平均每个孩子的花费为238,190加元,少了将近一半(52%)。如果18至22岁的成年子女继续住在家中,这些费用还会增加近三分之一。上述数据仍基于2017年,实际成本如今只会更高。综合来看,加拿大人普遍认为,父母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为子女提供长达19年的经济支持。
房价止跌?! 加拿大房屋销量上升, 平均房价上涨! 但这两地房价还要降
加拿大房地产协会 (CREA) 表示,刚刚过去的7月房屋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 6.6%,延续了此前市场放缓后的上升趋势,全国平均房价为672,784加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6%。7月全国共有45,973套房屋易手,高于2024年7月的43,122套。环比方面,全国房屋销量相比今年6月份增长了3.8%,自3月份以来累计增长11.2%。
CREA高级经济学家Shaun Cathcart表示,“人们期待已久的后通胀危机时期的房地产回暖似乎终于到来了。”他说,目前协会计划关注买家将如何应对“通常会在9月上半月出现的大量新增供应”。CREA称,全国新挂牌房源环比微升0.1%。据悉,截至7月底,加拿大共有202,500套房源挂牌出售,比去年同期增加10.1%。
道明经济学家 Rishi Sondhi 也表示,今年早些时候暂时被压抑的购房需求,在上个月开始以一定力度重返市场,“事实上在2024年大幅降低利率后,本应在今年早些时候出现的销售复苏似乎被推迟了几个月”。
目前,加拿大全国的经济不确定性有所降低,应该会吸引更多BC省和安省的购房者回归,而加拿大央行进一步下调利率,也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带来温和的刺激。但不能否认的是一些障碍仍旧明显存在,一些省份的负担能力持续紧张,就业市场也持续疲软,这些都会影响房地产市场。
BMO 高级经济学家Robert Kavcic表示,整个夏季房地产市场看起来“非常平衡和稳定”,但地区间差异仍然显著,“从全国范围来看,销售额已稳步回升至长期正常水平,库存有所增加,但市场并未过度饱和,价格实际上持平。”他说,在价格持续调整的市场中,我们似乎正越来越接近一些买家退出场外的水平。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8月发布最新预测,尽管全国房地产市场在下半年有望“逐步复苏”,但安省和BC省因房源过剩,房价下行压力将持续至2026年。RBC报告指出,安省的供需格局已转向买方市场,目前在售房屋数量创2010年6月以来新高。多伦多与温哥华地区的公寓也出现明显供过于求的失衡的局面,这或波及其他细分市场。相比之下,草原三省、魁省以及加拿大大西洋部分地区的供需相对均衡,预计在2025和2026年将录得温和的价格增长。
RBC预测,加拿大央行将在2026年前维持基准利率在2.75%,为买家入市提供动力。但高企的房价仍令安省和BC省的购房者压力巨大,偿还房贷所需的家庭收入比例依旧远高于疫情前水平。且从全国未售出房屋库存来看,依旧是处于十年来的高位,买家可选择余地更大,同时租金下降也让购房紧迫感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