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呀走,那个义务导游十几年的男人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蓉逸
半夜两点,他被雨声弄醒。明天要带几十人去徒步,本来也就睡得不踏实。怎么突然下雨了?预告不是今明都是晴天吗。他赶紧起来,又仔细查了每小时的天气预报,确定他们要去的地区明天是否下雨。路滑会增添很多困难,他立即在通知里仔细交代,提醒大家穿防滑鞋,戴上雨具。
第二天下了细雨,大家打着雨伞,走在蒙蒙雨雾的山间。
曾经,华人是这样评价温哥华的:好山好水好寂寞。(也可解释为“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说笔者,读者也可以对号入座)他并不寂寞,生性喜欢交友,帅气爱犬撒欢自然间,三五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悠然自得。正是这份悠然给了他启发:何不让更多的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大家一起徒步。毕竟好些华人,尤其是刚来的新移民,常常会觉得寂寞。于是他发起了每个周末的“悠悠户外行”。
开始只有两三家,慢慢地人多起来,大家互相介绍,来参加这个友好又有导游的徒步。一年、两年,更多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常日还是疫情,烈日严寒风霜雨雪,他都没有停止。
曾经也是热衷户外行的笔者深有体会,自己行很轻松,约上两家朋友就有一些要考虑了。何况他要带那么多人,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春夏秋冬,什么季节什么气候适合去哪里,看哪里的景最美。每个要去的地方,除了网上仔细查询,他都是踩过点的,知道详细情况。定好最佳行程,在哪里停车最方便等等。他还常常带着南下去美国,这样就要预约海关,使得大家过境快一些。
冬天, 积雪的奥林匹克滑雪胜地Cypress山上,很不好爬,他走在最前面,每走几步,都要往后看一看有没有掉队的,大家是否都安全。一边走,还要一边给大家加油,鼓劲,还要边喊着:就快要到顶了。
秋天是横跨美加的贝克山最美的时候,他带大家去,不止一次。因为总是还有没去过又很想去的新人。他熟悉每个山路,每个景点。总是在忙着告诉大家:大家过来,这里漂亮;等会儿我们再过去右边,更美。
炎热的夏天,湖边是最好的去处。大温哥华有那么多湖,许多附近还带有瀑布。水花飞溅,欢声笑语。
春天踏青赏樱花,早春二月,还有人间美丽的四月天。
每一次,他都是笑着走在最前面,举着小旗子,迈着稳健的步伐。他总是穿标志性的桔红色衣服和同色的帽子,夏天是T恤,天凉一点,里边穿一件长袖,外面还是T恤,天冷的时候有桔红色的冲锋衣。不是说他特别喜欢这个颜色,而是因为这样更加醒目,使大家容易识别,跟上队伍。
他带着大家走呀走,足足走了10年,500次,5000多公里。最多时候的参加人数超过100人。年纪最大的近90岁了,最小的只有三岁,还有孕妇和其他民族的人。他也从50岁走到了60岁。(如果你不想暴露年龄,我要跟你说“对不起”。)不是一个小伙子,而是一个不太年轻的人在努力地为大家服务。
他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继续导游:悠悠慈善行。他鼓励大家按走的公里数捐钱,筹得款项全部捐到慈善机构。
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与他肩并肩同行的亲密战友,贤内助。
图片来自Hill59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