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 BC省南"死亡断层"异常3连震
《港湾播报》20250516-2
突发! BC省南边"死亡断层"异常3连震 7.8级毁灭性地震临界点已到?
短短24小时内,北美西海岸的“死亡大断层”接连震动3次,引发地质专家担心:7.8级大地震临界点恐怕已到。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最新监测数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在过去24小时内接连发生三次地震,震级在2.5至2.9之间。虽然目前当局暂无接到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但科学家们纷纷警告:这里正处于可能引发7.8级或更强地震的临界点。
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横贯加州,全长达800英里,从北部的门多西诺角(Cape Mendocino)延伸至南部的索尔顿海(Salton Sea),是一条著名的活动断层。多年来,这条断层一直受到地质专家密切关注。
这次的“三连震”,首次发生在昨天下午,震中位于旧金山东北部的卡拉维拉斯断层,这里是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系统的分支。今天一大早,主断层及其另一支脉又有分别地震了2次。地质专家表示,虽然今天这一系列地震的规模虽小,属于轻度地震范围,但不容忽视,因为这是大地震逼近的信号。
预测模型表明,一旦“大地震”真的爆发,恐造成约1800人死亡、5万人受伤、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根据历史地震周期规律,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平均每150年会发生一次大地震,上一次发生在1857年,距今已有167年。
伯克利地震实验室地震预警项目科学家安吉·拉克斯(Angie Lux)表示,“我们相当确定,在未来30年内会发生一次相当规模的地震。”现在对于这一系列频繁地震群是否为大地震前兆,科学家们各执一词。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灾害项目科学家苏-霍夫(Sue Hough)博士告诉 KTLA5,关于大地震发生前有哪些征兆的研究相互矛盾。她指一些研究表明在地震发生前会有更多的活动,而另一些研究则发现没有任何预警。
科学家们正在监测加利福尼亚州的另一条断层线--卡斯卡迪亚俯冲带( Cascadia Subduction Zone),他们认为这条断层线也可能很快引发强烈地震。新的研究发现,卡斯卡迪亚俯冲带发生 8.0 级或更强的地震,再加上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沿海陆地在发生大地震后 30 分钟内下沉达 6.5 英尺。
研究小组生成了数以万计的地震模型,确认下一次卡斯卡迪亚大地震可能造成沉降(土地下沉)范围,其中最严重的影响将波及华盛顿州南部、俄勒冈州北部和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等人口稠密地区。这次地震将导致沿海洪泛区(每年有百分之一的几率被洪水淹没的区域)大幅扩大,从 35 平方英里扩大到 116 平方英里。
据研究人员估计,如果今天发生这样的地震,震后洪泛区内将新增 14,350 名居民、22,500 座建筑和 777 英里的道路,洪灾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卡斯卡迪亚俯冲带历史上每隔 400 到 600 年就会发生一次 8.0 级或更大的地震,最近一次地震发生在 1700 年。研究表明,这个 “沉睡的巨人 ”很快就会再次发生大地震。
美加关系“凉了”?加人赴美锐减35%,美方新规贸易战成关键导火索
最近,不少原本计划暑假去美国玩的加拿大人,开始犹豫了。不是因为没假期、没预算,而是美加之间的“气氛”有点不对劲。贸易战打得火热,连旅游都受到波及。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5月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4月,加美两国之间的旅行量已经连续第四个月同比下降。无论是开车走陆路,还是搭飞机飞过去,数据都不太乐观。来看一组直观的数据:2025年4月,只有约82万人次的美国居民开车来加拿大,比2024年同期下滑了10.7%;而从美国陆路回国的加拿大居民人数更是直接跳水,只剩下120万人次,同比暴跌35.2%!就连最常见的坐飞机也一样不景气:美国人搭飞机来加拿大的数量下降了5.5%;加拿大人坐飞机回国的数量更是大跌了19.9%。
这种趋势也直接影响到航空业。加拿大不少航空公司已经开始调整航线,削减那些往返美加但上座率低的航班。早在2月就有苗头,3月更是“雪崩式”下降。其实,这股“冷风”从今年2月就开始吹了。加拿大统计局当时就指出,自2021年3月以来,美国游客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到了3月,更加剧烈。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统计,加拿大人赴美的人数比去年同期整整少了将近90万人!也就是说,不只是美国人不来,加拿大人也越来越不想去了。为啥去得少了?原因很现实:关税、政策、情绪三重夹击
虽然官方报告并没有明确说明旅行人数下降的原因,但不少分析认为,这和美加之间愈演愈烈的贸易战脱不了关系。自2025年2月以来,美国总统川普政府再度祭出新一轮关税政策,把加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推向更紧张的局面。加拿大国内的反应也很强烈,许多消费者和家庭明确表示要抵制美国产品、取消赴美行程,以示抗议。
随着暑期临近,不少加拿大人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旅行安排。 “原本是打算七月带孩子去西雅图和波特兰玩的,现在一看新闻,再加上航班也贵,干脆就改主意了。” “打关税战也就算了,还要查那么多出入境资料,谁稀罕去你美国?”
从曾经随便过个境买奶粉,到如今各种政策限制、情绪对立,美加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贸易战不只是影响了货架上的商品价格,也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每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方式、出行计划,甚至对邻国的态度。
取消壁垒!加拿大这省达成内部贸易协议!七月起消费者可跨省直购这类产品
安大略省和曼尼托巴省成为最新承诺消除加拿大境内贸易壁垒的两个省份,并表示将在6月底前就酒类产品直邮消费者的销售协议达成共识。
周三,曼省省长瓦布·基努(Wab Kinew)前往安省议会,与安省省长道格·福特(Doug Ford)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取消两省间的贸易障碍,包括通过立法促进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协议中还提到,两省将于6月30日前就“酒类产品直邮消费者”(direct-to-consumer alcohol sales)签署双边协议,以落实此前各省推动跨区域酒类销售便利化的承诺。
加拿大长期以来对酒类销售的管控非常严格,尤其是省与省之间的壁垒严重,比如:很多省民不能合法从其他省份购买酒类并邮寄到家中;酒类销售基本由各省酒类控制局(如LCBO)垄断,跨省流通难。
这次安省与曼省承诺在6月底前达成 “直邮消费者”协议,也就意味着,消费者未来可以直接从另一省的酒庄、酿酒厂、酒商下单,酒会邮寄到家,而不再被视为违规或被拦截。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价格也更优。
近年来,加拿大联邦与各省领导人正共同努力,解决不同司法辖区间的监管差异和壁垒,这些壁垒阻碍了商品与劳动力在国内的自由流动。就在上个月,安省也分别与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签署了类似的内部贸易合作协议。
这一改革浪潮最初是因美国前总统川普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而被激发的。但目前美国酒类品牌,如加州葡萄酒等仍有高品牌认知度。加拿大各省此举加强了本地品牌在价格和物流上的竞争力,尤其为小型酒庄和精酿厂增加了生存空间。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已承诺将在7月1日前推出立法,以清除联邦层面对国内贸易和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与多个已开展类似立法工作的省份协同推进。
新规!加拿大人开车入境美国要“刷脸”!严查这类人
近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 (CBP) 已经确认,要在其陆地边境关口使用面部生物识别技术( facial biometrics),这将影响所有加拿大公民。
CBP的公共事务官员Jessica Turner在给Daily Hive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作为出入境任务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在北部和南部边境的几个地点测试摄像头技术。”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旅客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陆地边境出境时,将被拍照记录。Turner解释说,面部生物识别记录用于追踪逾期逗留(overstays)的情况。她表示:“这项措施是为了确认该旅客已经离开美国。”
对于经常前往美国的旅客来说,生物识别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 2002年,CBP就被授权使用生物识别技术签发签证并对入境的外国人进行筛查。 2004年,美国开始在机场收集非美国公民出境的生物特征数据。目前,加拿大公民从美国驾车返回时只需提供个人信息。
5月9日,Wired杂志报道称,CBP计划“在边境口岸拍照,记录每位驾车出境的旅客”。然而,Turner反驳了这一说法,并表示:“我们不会‘记录’每个人。出入境规定只是适用于大多数外国旅客。”她补充道:“如果旅客不想进行面部生物特征识别,只需通知CBP官员,请求人工文件检查,即可按照现行的美国入境要求进行处理。”
根据CBP网站,航空旅客的个人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护照号码、证件号码、国籍等。然而,CBP并未明确是否要求在其陆地边境进行人工检查时提供其他证件。尽管一直在测试这项技术,但Turner表示,CBP尚未确定为陆路出境旅客实施面部生物识别技术的具体时间表。 “我们尚未制定CBP如何在车道出口采集面部生物识别数据的计划,但将继续探索解决方案,作为长期生物识别出入境项目的一部分,”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