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又将大瘫痪?全国性罢工箭在弦上

温哥华港湾+-

《港湾播报》20250513-2

加拿大又将大瘫痪?全国性罢工箭在弦上

如果你正在等待邮寄包裹,可能会出现延误,因为代表加拿大DHL速递员工的Unifor工会或将举行罢工,除非他们与雇主达成协议。根据工会发布的新闻稿,在5月3日开始的为期一周的投票中,97%的工人投票支持罢工行动。Unifor工会代表着超过2,000名DHL速递加拿大分公司的员工。

Unifor指出,这家快递和物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削减”小时工,将其从全职岗位转为兼职岗位。工会补充说,工人还担忧其它问题,包括使用安全清洁洗手间的权利、路线调整、工作效率要求、工作安排问题,以及“大量”被解雇事件。

工会于2024年9月开始与DHL谈判,至今双方在几乎所有问题上仍“分歧巨大”,因为雇主“拒绝在谈判桌上进行任何与薪资有关的讨论”。 “我们将全力支持我们的成员,他们正在努力争取一份公平的合约。”Unifor全国主席Lana Payne表示。“这是又一家跨国公司将数十亿元的利润放在首位,而将其员工远远抛在后面”。Unifor与DHL的下一轮谈判将在6月1日至8日之间举行。工会表示:“加拿大DHL快递公司已申请进入调解阶段,这意味着双方在2025年6月8日起将合法进入罢工或停工状态。”

在DHL速递加拿大工人可能罢工之际,加拿大邮政(Canada Post)的员工也可能在几天内罢工。加拿大邮政表示,去年年底,全国性罢工因启动工业调查委员会(IIC)而暂停。因此,加拿大邮政与加拿大邮政工人工会(CUPW)之间的集体协议被下令延长至2025年5月22日。加拿大邮政在4月底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这意味着劳工中断最早可能在5月22日发生,但不会在此之前发生。”

去年冬季的加拿大邮政罢工曾有超过55,000名由CUPW代表的员工于11月中旬停工,导致圣诞节高峰期邮件和包裹严重延迟,甚至威胁到一些小企业的经营。随后,时任劳工部长宣布将根据《加拿大劳工法》动用其权力后,联邦政府于12月下令加拿大邮政员工复工。

加拿大削减临时居民至5%是空谈,经济学家警告数据严重失真

 “移民要减到5%以下”,这是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上任后最引人关注的承诺之一。听上去是个明确目标,但经济学家们却提出了一个严重警告:如果继续低估真实在加“临时居民”数量,这一目标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加拿大统计数据假设签证过期者会自动离境,现实中却有成千上万人继续留下、打工、等待身份审批——而这些人,几乎从未被纳入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规划中。在大选后的首次记者会上,卡尼表示,到2027年底,加拿大将把国际学生和临时工总人数控制在全国人口的5%以下。卡尼说:“这将从此前的7.3%大幅下降,有助于缓解住房、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的压力。”

但对加拿大移民数据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指出,即使政策设定了减量目标,实际在加拿大生活的非永久居民人数仍被严重低估,导致住房与服务体系的压力可能不会如预期减轻。更令人担忧的是,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并未纳入无身份移民群体,去年曾估计此类人群可能多达60万人。经济学家还指出,联邦政府高估了临时居民在签证到期后离开加拿大的比例,这将严重影响住房等关键资源的规划。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副首席经济学家本杰明·塔尔(Benjamin Tal)表示:“若要使该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解决非永久居民被低估的问题。”统计局人口估算存在偏差,现实中的“临居”远超数字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数据,加拿大目前非永久居民总数超过300万人。这一人群包括国际学生、工签持有者、难民申请人,以及工签或学签持有者的家庭成员。

但前联邦经济学家、现任贸易与经济顾问机构Integrated Trade and Economics创始人亨利·洛廷(Henry Lotin)指出,统计局在估算时假定签证过期者将在120天内离境,然而许多人并未离开,而是继续在加工作与生活。 “我们知道,有很多,甚至可能多达一半的过期签证持有者仍留在加拿大,等待工签/学签续签或申请永久居民身份,政府的人口估算默认这些人已经离开——这完全不符合现实。”

他指出,政策制定者和城市规划者需要准确的人口估算,才能科学安排住房、基础设施、医疗与社会服务资源。“如果你告诉他们某些人‘不在’,他们自然不会为这些人做规划。”塔尔与洛廷在上月联合发布的分析报告中也表达了类似担忧——加拿大统计局目前并未计入那些持有“临时居民签证”(Temporary Resident Visa)、但没有工作许可的人。这些签证通常颁发给即将签证到期、正在等待续签或永久居民审批的长期居留者。而这些申请的处理时间可能长达数年。

移民权益网络(Migrant Rights Network)发言人Syed Hussan呼吁新一届自由党政府重启对无证移民的身份合法化路径讨论,并表示“我们不应只盯着数字,而应关注移民的权利与待遇。”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发言人马修·克鲁波维奇(Matthew Krupovich)在声明中表示:“所有被允许进入加拿大的临时居民,必须遵守其访客、工作或学习签证的条件,并在授权期限结束后离境。”

加拿大“小费泛滥”成灾!上厕所,换油,买蛋糕全被索要!网友疯狂吐槽“被榨干“

在加拿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原本只是买块面包、拿杯咖啡、在自动结账机前扫码,却频频被“要求”支付小费。这个现象如今有了一个新名字:Tip Creep:小费渗透泛滥。

曾经只出现在餐厅、酒吧的“小费文化”,正在无声地霸占侵入各种日常消费场景:自助结账机、快餐窗口、甚至瓶装酒专卖店,几乎无处不在。这种“扩张式的小费文化”,正成为加拿大消费者新的“情绪炸点”。专家表示,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数字支付系统的普及。只需在结账机器上预设几个选项,就能轻松“提示”顾客选择15%、18%、甚至20%的小费。 “技术把要小费这件事变得太容易了,”圭尔夫大学食物经济学教授Mike Von Massow在接受CTV采访时表示,“但这种便利也模糊了小费的界限。”

过去三年,加拿大的小费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期间,出于对一线服务人员的感激,很多人主动多给小费。但随着通胀飙升、房贷上涨,曾经的慷慨逐渐被普通老百姓的精打细算取代。“消费者的钱包越来越紧,但商家的小费要求却越来越高,” Von Massow说。

一项由 H&R Block 发布的调查显示:90%的加拿大人认为小费已经太贵了;82%的人表示越来越多的地方在要求小费;四分之一的人称,自己曾在“意料之外”或“令人不适”的场景中被要求小费;平均大家能接受的小费仅为9%——远低于商家常常弹出的15%、18%、20%。

从“愿意给”变成了“被迫点”,加拿大的小费从“心意”变成了“压力”,简直成了“消费附加税”。面对公众愈发高涨的不满情绪,魁北克省成为加拿大第一个出手整治“无底线小费文化”的省份。新法规规定:商家在计算建议小费时,必须以税前价格为基准;餐厅与咖啡店不得通过加粗、标红等方式诱导顾客多给小费;而小费也必须明确标注为“可选”而非默认。 “这是一种透明度的胜利,”一位蒙特利尔网友评论说,“终于不用为销售税再给小费了。”

很多人都在问安省,BC省什么时候能跟进? 在社交媒体上,大批网友疯狂吐槽,小费不该变成被”强制打赏”,大家纷纷爆出离谱被索要小费的事儿。 “在一家加油站被要小费。” “我在蛋糕店被要小费,买个$100的生日蛋糕还要付$18小费” “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给每个人一份能糊口的工资!小费是种族主义的根源!看看历史就知道了。他们说出去吃饭很好,但当你花了$100吃一顿饭,却要付至少20%的小费时,情况就不一样了,而且大多数时候服务都很糟糕。”大家对加拿大的小费文化泛滥蔓延怎么看?

被判12年!加拿大男子竟拿$3.5万疫情救济金资助这个组织

安省高等法院判处一名多伦多男子12年监禁,原因是他在三年间通过加密货币、Covid疫情救济金,以及伪装成慈善的众筹活动,向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提供资金支持。

据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星报报道:本案当事人是现年37岁的哈利鲁拉·优素福。他此前已承认资助恐怖活动和参与恐怖组织罪名。尽管他未承认第三项罪名(协助恐怖活动),但是法官凯利(Jane Kelly)在判决中指出,法庭审理的事实充分显示他“确有协助恐怖行为的行为”。

法院表示,优素福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将超过3.5万加元的新冠疫情紧急救援金(CERB)以及多个通过GoFundMe筹得的“慈善”资金转给与“伊斯兰国”(ISIS)有关的个人。他起初使用速汇金(MoneyGram)和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转账,后来转用比特币以规避追踪。

法庭资料显示,优素福身穿深灰色连帽衫出庭,蓄着长黑胡子。在法官宣布暂时退庭,考虑刑期前,他拒绝向法庭陈述,但对认罪后果表示理解,并态度礼貌。优素福的家庭背景信息有限。媒体仅获悉,优素福获得了家人支持,并参与了一个旨在预防暴力极端主义的改造计划。在法庭量刑当天,只有一名男子在场旁听庭审,不知和优素福是否有亲属关系。控辩双方一致建议12年刑期,法官最终采纳建议,称该判决“反映了罪行的严重性”。作为加拿大公民,优素福不会面临任何被驱逐出境的后果。法官凯利在宣判时表示:“我真心希望这个改造项目,不仅对你有帮助,也能对我们的社区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