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哥华感受Field Trip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秋枫
Field Trip是北美学校一项重要的课内外教学组成部分,字面意思是郊游、远足,更准确的说是实地考察或校外教学,学生会在老师或指导员的带领下,前往校外的某个地点进行学习、考察、参观活动。通常公园、书店、博物馆是中小学的首选,大学则会根据专业方向有所侧重,比如社会学会组织学生去不同的社区观察、研究社会现象,生态学则会去森林、湿地等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研究。
带领孩子们到达目的地,早有工作人员在等着我们,制服上袖章显示他们来自Metro Vancouver Regional Parks。班级老师在头一天的通知邮件里也提到,会有一位Dr.给孩子们现场讲解,写稿时查资料了解到Metro Vancouver Regional Parks是大温哥华区域管理局(Metro Vancouver Regional District)的一部分,属于政府机构,为包括温哥华、本拿比、素里等21个成员市镇提供服务,职责包括为公众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场所,还肩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提高环境意识的任务,相应的工作人员类型也有七八种,今天到场的应该是环境教育员(Environmental Educators)或野生动物生物学家(Wildlife Biologists)。之后,再带娃儿去爬山、徒步、看三文鱼回流,都会留意MVRP的标识或有其工作人员在场,孩子们可以直接向专家发问。我作为好奇心未泯的中年人,听着Dr.知识点丰富的介绍也兴趣盎然,抓紧跟着讲解速查了几个湿地的基本词汇,动脑动心,不负秋日好时光!
Dr.带孩子们沿着步道一路走一路讲,到达事先放好教具的地方停了下来,看着湿地周围的参天大树,孩子们不由的开始问问题,一个问题首先蹦了出来,“Why are those trees so straight and tall?(为什么这些树又高又直?)”,Dr.首先肯定“Good question!”,然后继续说“because all of our trees love sun, so where is sun in the forest? Is it on the bottom or the top? ”(因为树都热爱太阳,那森林中的太阳在哪里呢?上还是下?)孩子们齐声回答“top!”,“So our trees are growing really really tall, because they raising each other for the sun…”(所以,我们的树木长得都非常高,因为在阳光下它们彼此滋养。)植物的向光性原理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中科普给了孩子们,后一句把冠层竞争也带入些许,孩子们也许还不太理解这两个概念,但今天在小脑瓜里埋下了具象的种子,日后学到时会更易理解。我在一旁不禁回想,刚才这一幕似曾相识,自己儿时的课堂上也发生过,不同的是,那个问类似“树为什么会又高又直”问题的孩子,大概率会被其他同学、甚至老师嘲笑,“这么理所当然的问题,只有幼儿园小朋友才会问吧?!”于是,孩子收起问题,同时收起刚才提问时眼中的光芒。应试教育为我们这代人灌输了太多的“理所当然”,回想当年,每每学新的理科概念、定理时,文科脑的我时常咬不动嚼不烂,需要消化很久才能慢慢理解,如果能像这些孩子们一样被“温柔以待”,我们这代人的童年会有更多奇思妙想,人生也许会有更多可能性吧。
低头看Dr.带来的教具,有图片、小碗、冰块、黏土、喷壶不少东西,每一样都被委以重任,担当湿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冰块用来模拟冰山,黏土用来模拟土壤,用黏土包裹住冰块之后,再用小喷壶喷水,雨水就形成了,有了模拟的高湿度和想象中的低温,形成泥炭湿地的气候条件就具备了,孩子们就这样过了一把造物主的瘾。接着,Dr. 拿出今天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法宝之一,一根近两米的木棍,这次要告诉孩子们的知识点是泥炭藓,其实就是苔藓沼泽,木棍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非常仪式感的插入沼泽,Dr.示范之后,由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把这根木棍不断往下插,就这样,一组十几个孩子都往下按压了一遍之后,木棍露在沼泽之上的部分已经不到十厘米,但依然能压得下去,正当孩子们惊叹沼泽之深的时候,Dr.引入时间纬度,告诉大家,通常形成1厘米厚的泥炭层大约需要100年,那这片泥炭藓至少经历的了两万年的形成期,孩子们的小脑瓜里随着口中 “hundred, thousand years ”的数着,一定种下了对地球母亲的敬畏和崇拜。
Dr.是一位留着络腮胡子的年轻人,猜测他还未为人父,面对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讲解不下去的时候,他会停下来,推一推高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耐心的说“my friends, my friends…next, we’ll …”,我和另几位家长会把食指竖在嘴巴上,孩子们很快就能安静下来。离开泥炭藓,孩子们分组领了图片,开始他们最喜欢的“search and find”游戏,奔跑中释放能量,寻找目标,跟大自然玩一场躲猫猫,森林里回荡着的笑声、叫声,似要唤醒这里被湿地尘封万年的生命。
讲完湿地,大家一起走进太平洋精神公园森林深处,说是深处,其实环抱在城市之中,还毗邻海岸,让你轻松大隐于市。Dr.带着孩子们来到一棵百年大树前,来来回回的围着树边走边看,让孩子们找这棵树的特别之处,各种脑洞大开的回答蹦出来,但都不是正确答案,终于十来分钟后谜底揭晓。原来,今天field trip压轴出场的演员是蝙蝠先生/女士(不得而知),Dr. 从大树与他齐肩的位置,轻轻的取下一只完美伪装的蝙蝠,放在自己手掌中。难怪孩子们没发现,这是一只仅有成年人小拇指长短的小家伙,Dr.告诉孩子们,这只蝙蝠已经死了,现在可以近距离观察,还教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去touch蝙蝠(右手小拇指轻轻接触),几个孩子尝试了,大部分孩子凑在Dr.身边观察,touch对他们是勉为其难的,我儿子是典型代表之一,既兴奋又害怕的跑着跳着退后了,哪怕平时声称要养蜥蜴当宠物,哈哈!
写在最后。在北美,人们普遍重视field trip,除了学校,很多民间组织,诸如童子军、各种节假日的camp,都会把教学地点设在课堂和书本以外,逢万圣节就参观农场摘南瓜、刻南瓜;感恩节前参观火鸡场;三文鱼回流季,去三文鱼养殖场近距离观察“逆流而上”;美国一些学校还会带孩子们去当地银行学习股票和存储规则,去NASA看火箭发射……家长们普遍非常支持孩子参与,还会专门请假去当志愿者。与国内倡导的“实践出真知”相似又不同,北美的field trip寓教于乐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同理心,很多家长惊叹于一次在外过夜的field trip下来,孩子开始自己整理房间了,饮料瓶、零食袋不再乱扔了;全家出游时,孩子更配合了;兄弟姐妹间更亲密和谐了……总之,field trip的彩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大人和孩子们一起去开启
作者简介:秋枫,非典型海淀两娃妈,两年前移居温哥华,继续践行“鸡娃不如鸡自己”。国内职业生涯:十年研究所外事主管,六年外资保险公司Top Sales。登陆温哥华后,陪伴孩子的同时,通过BC省保险牌照考试,在枫叶国开启新的职业旅程。闲来继续读书、码字,运动、旅行,钟爱独处,也愿意结交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