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列颠哥伦比亚人眼中的大不列颠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蓉逸
伦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气。地铁站,建筑,商店,餐馆,出租车等都很大气,泰晤士河的宽度也是巴黎塞纳河的好几倍。
先去的自然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趣的是,此处有三个以威斯敏斯特命名的教堂,分别是Abbey, Cathedral和Chaple,即大教堂、主座堂和礼拜堂。大教堂是英国国教,然后天主教堂和基督教礼拜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闻名于世,因为皇室加冕以及婚葬礼都在此举行。新的发现是里面的“诗人之角”,放着英国历代著名作家和诗人的雕像和石碑,虽然他们并没有安葬在那里,除了乔叟。在这里看到了给基督教作家CS路易斯的牌匾,刻着他说过的:“我相信基督教正如我相信日出;不仅因为我看见了,而且因为通过它我看见了其它一切。”
进到威斯敏斯特主座堂时已是黄昏,正好是弥撒准备开始,我坐下,一直到结束。信息里主要讲耶稣,应了朋友纠正我的在基督教会里听说的“天主教不讲耶稣”的传闻。
伦敦的另一条街上是约翰卫斯理的旧居,这个把世界当作他教区的牧师,骑着马奔走在英国大地,不辞劳苦传道的一生。在那个普通人只活到40、50岁的年代,神赐给他94岁的生命,为着让更多的人听到福音。
参观牛津或是剑桥?我选择了牛津。
特别喜欢牛津的基督堂学院,它是大学最大的学院,创立于公元1525年,引以为傲之处就是在近代200年内产生了13位英国首相,约翰卫斯理也在此毕业。
选择牛津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CS路易斯,来到了离牛津不远他的旧居。
他在这里住了三十几年,直到最后。正是在这里,写出了卓越的护教文集和广为流传更大众的“纳尼亚传奇”。
来到离他家走路几分钟、他每周去的教堂,里面有一个纳尼亚窗。坐在他常坐的位置上,看着讲台。教堂院子里有一个大的墓地,路易斯安葬在那里。我站在墓碑旁,良久,看着上面的碑文,不由得流泪: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就是如此简单地被葬在这里,只有他的兄弟为他立了一个碑。这时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上面,我看到神的光辉。
乔治赫伯特,17世纪,与约翰多恩,约翰弥尔顿等人同为英国同时期最著名的基督徒诗人。
从伦敦坐火车到Salisbury,选择步行到了他做牧师的、一个非常古老、微型被神奇地保存至今的教堂:
Salisbury以它的主座堂闻名,有许多前来的游客。古朴的城市,这个名教堂是它的主题,同行的家中男士感叹道:我喜欢这个城市,愿意在这里住一辈子。
教堂前有乔治赫伯特的雕像,里面有他的彩窗。他祷告的眼神,我凝视了很久,可惜照片总是不能真正表达:
到了英国当然不能不去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自然会去。在国家美术馆里有几幅我喜欢的英国诗人和画家威廉布莱克的几幅画,想看更多,刚好在Tate有他的画展,能看到几幅他画了许多的但丁《神曲》和圣经《约伯记》的真迹,令人兴奋。
英国之行结束在伦敦地标摩天大楼Shard的下午茶里。俯瞰下面的泰晤士河和圣保罗大教堂:非常喜欢伦敦和英国,我还会再来。
伦敦飞往国内的飞机缓缓降落,看到下面的江河和神赐给人的一切,想到英国之行对我身心灵的滋润,泪流满面…
PS. 温哥华所在的省BC,即不列颠哥伦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