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究证实:爱吃甜食 或是抑郁信号

名医在线网+-

    “心情不好,那就吃点甜食吧。”

    不知什么时候起,这句话成了一个口口相传的“真理”!

    但甜食真的是坏情绪的“救命稻草”吗?

    事实并非如此。

    科学研究告诉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总爱吃甜食,可能会提高抑郁风险。

    为什么甜食能令人愉悦?

    人类喜好甜食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远古时代,天然的甜食=无毒无害,而糖意味着能量,远古人类只有竭尽全力地获取更多的能量,才能换回更大的生存机会。

    所以喜欢糖,是我们的老祖宗留给现代人的生存本能。

    在身体器官里,大脑是糖的“狂热”粉丝,一旦摄入就会产生令人感到愉悦和兴奋的多巴胺激素。

    这还没完……血糖上升,会使胰岛素相应增加。

    而胰岛素会降低两种化学物质——酪氨酸与苯丙氨酸在血中的浓度,使一种叫“色氨酸”的物质的利用率增加。

    这些配角的变化,只为了让血清素在大脑中的合成增加。

    虽然人体中的“快乐激素”不少,但血清素绝对的是“快乐家族”中第一梯队的成员。

    大部分经典的抗抑郁剂,都是通过提高脑内血清素水平的效果,进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所以我们会把甜食和好情绪关联在一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再加上类似观点被大众传播、鼓励,也给我们叠加了层层“甜食使人快乐”的心理暗示。

    但真实情况并没有大家想的那样理所当然。

    吃多甜食,可能增加抑郁风险

    早在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就对糖和抑郁的关系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

    他们认为,对糖过度依赖或渴望是因为复合胺的水平降低,这类人群总是伴随着情绪低落和注意力不集中。

    换言之,总爱吃甜食,可能就是抑郁的一种信号。

    而近年来又有多项研究验证了这一结论。

    2017年,伦敦大学学院一项超过万人、为期20多年的研究显示,糖的摄入量排在前1/3的人,在接下来的5年里,常见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了23%。

    2020年,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发现,糖摄取过多,可能会影响体内微生物的环境平衡,而部分微生物在糖分较多的环境中会“茁壮成长”,生成某些化学物质,引起炎症反应,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成为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不开心时,试试这些办法

    觉得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学着放空这些坏情绪。

    1

    理解情绪

    首先要意识到你不开心,并尝试理解你为什么感到不开心。

    情绪是我们内心的信号,提示我们需要注意某些方面的问题。

    了解情绪的原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2

    表达情感

    把情感表达出来可以帮助你减轻负担。

    你可以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例如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与他们分享你的感受。

    与人倾诉可以让你感到支持和理解。

    3

    转移注意力

    当你感到不开心时,尝试分散注意力,做一些能让你感到快乐和放松的事情。

    试着阅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喜剧电影、听一首音乐等你爱好的娱乐方式。

    这样做可以让你暂时摆脱不开心的情绪,重新调整心态。

    4

    改变环境

    尝试去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参与你喜欢的活动,或者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和放松的空间。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的不开心感持续较长时间,或者感觉无法应对和处理情绪,考虑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

    他们可以帮助你探索和解决你内心的困惑,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建议。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疏解抑郁情绪,不让坏情绪击垮我们的身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