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痊愈了?——不得不写的后记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3年前,我不会想到,3年后的有一天,我终于也会成为新冠病人。而愈后的情况,有趣,有料。惹得 “矫情” 的我特别来写一篇后记。

  有人会说了,不就是和感冒差不多的病吗,你看政府的发言和行动、民众的紧密配合已经证明了一切。你这么来回说,至于的嘛?

  且看至不至于。按照普遍的认知,我自测已转阴,也已愉快地重返工作岗位,新冠历程就此打上休止符。家里的年轻人又开始蹦跶,迫不及待投入他的社交活动,并没有什么异样。

  感到有点不对劲,是从隔离后期就开始的。似乎一夜之间,吃饭失去了味道。当时没多想,精力全投入对付喉咙痛了。再加上得病刚好是大温开始炎热的时期,夏天不想吃太多东西也正常。

  时间转眼来到7月下旬。我逐渐意识到,虽然没有鼻塞,怎么就闻不到味道呢?我家里人口味都比较重,做饭经常要用到辣椒、洋葱,葱姜蒜更是餐餐离不开。可是如今做饭时,我再也不用对着炒锅,因为要避开油烟和辣味而四处躲闪了。

  有点不大对头。

  基于我浅显的常识,嗅觉是和味觉相连的。我们体验到的几乎所有味道都是由气味通过喉咙后部的口鼻通道到达鼻子中的气味感受器所产生的。如果嗅觉失灵,我们就会陷入“吃嘛嘛不香”的可怜境地。

  我恍然大悟,难怪我几十年来引以为傲的好胃口,几天之内倒了胃口。我偷着乐的新冠让人体重下降的“成果”,原因有点让人笑不出口。

  人活着可能就是这么的纠结。平时我们总希望诸事一帆风顺,但当甜酸苦辣咸,哪怕少了其中一味,我们又怅然若失,感觉生活的不公。如今被迫接受无奈的现实,无法品尝丰富的滋味时,我表示不服,也表示委屈。

  这个嗅觉失灵,明显已经影响我的日常生活了。行文的当日,已是我自测转为阴性的两周以后。情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眼前的一切都寡淡无味。

  因为吃饭不香,我被迫胡吃海塞,薯片、炸鸡、冷饮,想以刺激性食物来刺激我乏味的口腔,结果短时间内导致体重又螺旋式上升,太让人伤心了。

新冠痊愈了?——不得不写的后记

  哎,不就是当作感冒/流感来让大众接受的新冠吗?怎么没做一个广而告之,说明有这样的“后遗症”呢?

  遇到委屈上哪儿倾诉?朋友圈就对了。嘿嘿,又炸出一堆同病相怜的。果不其然,我这个又不是孤例。

  有个教会的朋友,先于我得了新冠,在我得病后一直安慰鼓励我。毫不意外地,她也经历了嗅觉失灵。她提示,反复闻精油,刺激鼻腔,可能会有好处。她只用了两三周就已恢复。

  朋友的朋友,说经历了一个多月,已逐渐恢复。

  一位美国的朋友,圣诞节前得病,有相同的经历,也已恢复。

  最抓马的是我一位在奥地利的朋友,从6月初得新冠以后嗅觉就失灵了,连咖啡的味道都闻不到。在同样以咖啡为命的欧洲,无法享受咖啡的味道那真是要了命了。我们对话时已过去1个半月,只恢复了大约70%,是在她用针灸治疗以后。(在我写作此文时,她已愉快地联系我,已经恢复正常了。真的替她高兴。)

  所有这些朋友,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中年人。幸运的是,他们在经历几周到2个月的时间以后,已经恢复了嗅觉。我听到的,还没有年轻人反映有这样的症状。

  这算是普遍现象吗?虽然朋友圈的反应还是个位数,但遍及欧美,应该不是偶然吧。

  尽管看到的结果都还算乐观,我还是想讨点官方的说法。因此特意上网查询,点击了一大堆链接以后,终于在卑诗省健康服务机构网页找到了一点信息。

  原来是真的。官方的定义是“长新冠” (long covid)。也就是说,很多人在新冠貌似痊愈以后,还有很多症状,会持续一段或很长时间。说威胁生命那绝对是夸张,说影响生活质量,却是真的。

新冠痊愈了?——不得不写的后记

来自卑诗省健康服务机构网站

  翻译一下上述列举的新冠后 (post-covid) 症状: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脱发、头痛、耳鸣、嗅觉和味觉改变、焦虑、抑郁、胸部疼痛、丧失胃口、恶心、腹痛、腹泻、关节和肌肉疼痛、针刺或麻木、体重下降、脑雾(指难以集中精神、无法清晰思考等)、发热、头晕、咳嗽、咽喉疼、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心悸、POTS体位性心动过速、睡眠障碍、疲劳、PEM劳动后倦怠、皮肤瘙痒。

  其中,有超过50%的人会有嗅觉失灵的症状发生。所以,我的周围那么多朋友都有类似症状,也就见怪不怪了。

  可我事先并不知道呀。也没有人像我一样,动辄在朋友圈大呼小叫的,可能也就是我比较“矫情”吧。不过想想也正常,如果不是最亲密的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或者日常有接触的,恐怕谁也不会专门拉着人,诉说新冠之后的情况。

  不过,想到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连生病都要找同盟,人类的孤独大概是骨子里带来的。

  来到2022年,经历了N轮变异的新冠,已经早不复当年的模样。或许持久战已经让大家厌烦和疲倦,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日益躺平的欧美,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是,新冠和流感一样。而流感这种虽讨厌却挥之不去的病,大家对它的症状的预判,无非是头痛发烧、肌肉酸痛、喉咙发炎、咳嗽。是的,假如和新冠前期的症状一一对照,两者相似度极高,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于是人们在社交媒体欢呼,新冠就和流感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那些各种各样的身体和精神不适,并没有普遍反应在流感病人身上。那些长期给人造成的困扰和压力,似乎是得了新冠后才特有的现象。是医学界目前也还在研究,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的症状。

  联想起我新冠“痊愈”以后的反应,嗅觉器官的罢工,体重的反复,恶心、肠胃不适,身体倦怠,好像都找到了答案——对,新冠必须背这个锅。

  泰诺遏制得了发烧,不断喝水和补充VC,不断喝念慈庵咳嗽糖浆,治愈得了喉咙痛。这些显性的症状经过大约十天的时间,在我和周围这些轻症病人身上都得到了缓解。

  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不惧怕那些显而易见,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却会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缠绵不绝的东西抓狂,造成长时间的心理负担。

  现在,我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在光天化日之下听到别人咳嗽,会有意识躲开。再也不会像过去的三年,无知者无畏,把新冠当流感,甚至在儿子得新冠以后,展开一系列神操作,亲自把自己献祭给新冠病毒,当了又一个无辜的宿主。

  这期间,我的心理已悄然发生了改变,经历了无所谓——有所谓——反正无所谓——到底还是有所谓的奇妙过程。

新冠痊愈了?——不得不写的后记

credit to driveBC.ca

  难怪,很多人怀念2019年,怀念那自由的、健康的年月。可惜过去的时光就像泼出去的水,回不来了。其实放在2019年,我们何尝不会有各式各样的烦恼和忧愁。只是,三年的封闭和压抑,足以让我们为过去加上厚厚的一层滤镜。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与新冠长期共存的局面。疫苗又如何?可能还是会有更多的人成为新冠病毒、子病毒、孙子病毒、重孙子病毒的攻击对象。

  况且,新冠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猴痘又要来凑热闹了。

  与其怀念过去,不如着眼未来,总结他人的得失,吸取经验教训。比如,心理上做好准备,新冠痊愈后,生活质量会有一段时间的紊乱和下降。如何调整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挑战。

  我想以我“过来人”的体验,分享这些容易被人忽视,又不得不正确面对的问题。

  这也是我不厌其烦地,写下这篇后记的动机和理由。

  相关文章:2022年的夏天,我们感染了新冠病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