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温哥华有两个时间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罗文
英国作家狄更斯有一部小说叫《双城记》,讲的是发生在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里的爱情。而现在,在温哥华的人,是不是很多也像我一样,把温哥华与家乡有机地结合起来,过着两边的生活呢?
尤其是在温哥华的夏天,天气好极了,上午到公园,到海边,到山区,可劲地玩,玩累了,下午回家,一边吃着美食,一边又可以和大陆刚起床的亲朋好友视频,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日子过得好不热闹。
别以为新闻播音员在工作中都不苟言笑,也别以为西人播音员在电台上就照本宣科,我早上听新闻,就听过她们在闲聊;聊天气,也发感慨。其中一位播音员就经常说:one day soon。意思是说:一天过得好快!这和俄罗斯下面这首小诗《短》中所抒发的感慨不谋而合。
一天很短,
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
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
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
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
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
就已经身处迟暮。
人们总是经过的太快,
领悟的太晚……
然而在温哥华,却有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如果你逛街,懒得掏手机,是很难在Mall里或临街的店铺里找到钟表,顺便看一下时间的。这不知是商家有意为之,还是和顾客都不care时间,好让顾客在没有时间约束的情况下,尽情享受悠哉闲哉的慢节奏时光。
在温哥华,过大陆的节,也挺有意思,由于大陆与温哥华有16个小时的时差,大陆的时间在前,所以一天的节能过两天。你比如新年,按大陆的日历过完,次日又可以按温哥华的日历再过;元宵节就是这样,过完大陆的元宵节,次日再过温哥华的元宵节,好事成双,连吃两天汤圆。
在温哥华过大陆的节,除了什么节都可以多过一天以外,有的节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你比如农历春节,也就是过年,没有大陆那么多的喧嚣,也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可以过一个清净的年,过一个真正心里上的年。
温哥华的华人,理大陆的财也是一样,都得遵照大陆的作息时间。所以,很多人都是上午过温哥华的日子,打球、健身、买菜、会友,下午关起门来,在网上做大陆的事。无论是购买银行理财也好,还是炒股票,都一样,都把时间掌握得分秒不差,处理的井井有条。
在温哥华,在那些按部就班、已经习惯过两地生活的人们当中,还有一些人每天特别盼望能和大陆沟通的时间。当然,这种盼望是相互的、对等的,而且身在家乡的一方更加殷切,似乎每天的生活都为此而运转。这些人当中,通常是夫妻、恋人或母子关系。一方在字里行间里总是围绕着一个主题:“你在他乡还好吗?”另一方也老是变着花地回答:“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言外之意,也很想家。
太平洋两岸有了对等方便的时间,有了及时通讯的工具,让人们有了更多欢愉的时间,但有时谈到同一种美食,还有说不明白的时候。你比如春节过年,双方谈论吃什么馅的饺子好吃,大陆一方说:“当然是茴香馅的,吃起来可香呢!”可在温哥华的一方,跑了好几个商场,才买到的茴香一做,无论怎么喂馅儿,闻到的和吃到的,都没有那种久违的茴香味儿。
另外,同一品牌下的点心,在温哥华和在北京,口味也不尽相同。你比如,打开在大统华里买来的稻香村点心匣子,看着像绿豆糕的绿豆冰糕,吃到嘴里却像是豌豆黄;北京人爱吃的萨其马,到了温哥华,就变成了沙琪玛,无论食材、做法、重量和口感,都不一样。
虽然,温哥华与北京有时差(冬季多一个,夏季少一个),可对于在温哥华热衷大陆电视节目的人,一点也不受影响,因为现在网上什么都有,随时都可以观看,只要知道哪部电视剧热播,哪个晚会爆棚就可以了。
当然,拥有太平洋两地情怀的人,就有乘飞机倒时差的问题。而且越是在一个地方住的久了,生物钟就根深蒂固。很多人就都有倒时差那一周,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痛苦经历。
倒时差,就像伤口愈合一样,急不得,也恼不得。因为除了睡眠需要倒时差以外,新陈代谢,也就是如厕,也需要跟进,而且从生理上讲比睡眠还重要。假如倒时差时,夜里两三点钟醒了,也不要烦躁,因为倒时差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切不可太刻意。这时,不妨起来,削半个苹果吃,再喝点白开水,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接下来几天新陈代谢的前移。
一个人心里装着两个时间,总比一个过得来劲,有些不便,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