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友情 就像这碗干菜焖肉 不肥不腻 恰到好处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身处华人无处不在的温哥华,已经无数次被中国食材的丰富和唾手可及惊讶到了。这一次也不例外。为了补货,前两天去了一趟中国超市,货架上赫然陈列着产自浙江绍兴的霉干菜,注册商标“乌篷船”。

  看到这几个地域性极强的标志性词语时,心里的惊喜化作一声“啊,这也可以”,果断拿起一包,放入购物篮中。

  梅干菜常有,而来自家乡的霉干菜却不常有。一字之差,代表着南(岭南)北(浙北)完全不同的烹饪方法。梅菜扣肉和干菜焖肉,落入不同的人胃里,自然是不同的口味。而在我心里,从小就熟悉的干菜焖肉,带着明显的童年滤镜,总是略胜一筹。

  疫情的绵延,阻碍了交通,间断了思念,也造成了我的“土产”荒。

  在依然不能踏上返乡之路的新一年,在春节将至的万里之遥,心底那个叫做“乡愁”的东西,就要靠这一碗干菜焖肉来补偿了。

  能从众多“妈妈的味道”里脱颖而出,干菜焖肉自然有它独一无二的“味道”。

  光从外表看,霉干菜实在是平平无奇,甚至有点丑陋。这一点,是绍兴“霉”菜家族的特色,“霉”苋菜根,“霉”豆腐,不了解不熟悉的人,可能从此会对“吃”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怀疑人生。霉干菜还算是轻度的,除了外表乌漆抹黑,不受人待见,至少没有其他“霉”家族成员的“臭气熏天”。

  其实,绍兴人叫它“乌干菜”。我的老家还有“长吊干菜”,指不切成小细段的整条的干菜。蒸得乌黑以后,取一根,夹在柴火锅做出的锅巴里,一咬嘎巴脆,是我儿时下午的“点心”,千金难换。

  关于乌干菜,鲁迅曾在小说中特意提到它,“……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气腾腾地冒烟。”惹得老一辈的美食家汪曾祺猜测,“鲁迅一辈子大概都离不开霉干菜。《风波》里所写的蒸得乌黑的霉干菜很诱人,那大概是不放肉的。”

  不放肉的蒸干菜,在我记忆中,是不存在的。一辈子离不开霉干菜,大概也是绍兴人的宿命。如今,在异国他乡亲手制作干菜焖肉,仿佛坐上时光机,围绕着它的点滴,就这么浮现在眼前。

  霉干菜一般用油冬儿(类似于现在中国超市的上海青)和九心芥菜制作。而我妈妈眼里的最佳,要用九心芥菜。具体怎么制作,从小长在农村边上的我无缘见识,如今年轻一辈大概更没什么人传承这个技艺了。只记得小时候老家好多亲戚都会做霉干菜,而只有大姑用九心芥菜腌制,于是最受我家欢迎。

  霉干菜的最佳CP,自然是猪五花肉。肥瘦相间的猪五花,白腻腻的,很多人看了会皱眉头,产生畏难情绪。但是我敢打赌,在蒸锅中和霉干菜融合以后,它的外观和口感会发生奇妙的变化,颠覆肥腻多油的刻板印象,让人彻底爱上它。

  霉干菜烧肉,干菜焖肉,不同人家,做这道菜的方式略有不同。若干年后,因为品尝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人家制作的这道菜,我也渐渐习惯了按照别人的做法尝试一些改变。就像随着人慢慢长大,小时候坚持的东西,注定很难不发生改变一样。

  而回忆我家起初的做法,则是简单又粗旷,还透着一丝笨拙,以及些微的懒惰。“干菜焐肉”,这是我妈对它的称呼。而菜如其名,肉真的是“焐”出来的。不像别人家,五花肉还要用油炒一炒,加入酱油盐入一下味。在我家,五花肉切成小片,焯水即可。取一大碗,先在碗底铺上一层干菜,然后铺上一层五花肉,再铺一层干菜,一层五花肉。这样层层迭迭,直到将所有五花肉放入碗中。最后,在上面铺上一层干菜,撒上厚厚的一层糖,浇点菜油。将碗放入蒸锅,水开后中小火蒸2个小时。

  没过多久,厨房就会飘散出浓浓的香气,搅动腹中的馋虫,开始蠢蠢欲动。

  掀开锅盖的那一霎那,香气扑鼻而来,迅速占满整个房间,带着野蛮和不容置疑。透过氤氲,只见平常棕黑发涩的干菜,已变得乌黑油亮。五花肉上原本让人腻歪的肥膘像珠玉一样透明润泽,筷头轻轻一戳,似有汤汁流出。

  和记忆中毫无差别啊。迫不及待夹起一块,送入口中,舌尖转动,五花肉软糯顺滑,在口腔内化做一汪汁水,不经意中就落了肚。可香气仿佛还在嘴边,于是不甘心,又赶忙夹起一块,细嚼慢咽,让嘴巴鼻子充分享受慢火焐出来的清香甘甜。

  这时一定要配上白米饭,信不信我能连干三大碗,时刻在意的减肥,就先抛在一边啦。

  妈妈曾说,干菜焐肉,“偷来嘎鲜”,应是对这道其貌不扬的家常菜最高的褒奖。

  此时此刻,还原这道让无数绍兴人念念不忘的传统菜肴,就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吃着妈妈亲手做的饭菜,一家人围坐一桌,即使粗茶淡饭,依旧甜蜜温馨。

  其实,我很清楚,在外漂泊多年,生活习惯和思维已经与小时候有了天壤之别。如果和家人朝夕相处久了,说不定哪一点就会变成矛盾爆发。如今这样,隔着太平洋,以美食为器,遥远的思念有了朦胧的色彩,幻化成了最美好的情感。如同这一碗朴素而可口的干菜焖肉,不肥不腻,恰到好处。

  疫情、熔断、隔离,让这几年的海外华人饱受思乡之苦。还好,美食的存在,抚平中国胃的同时,也是对乡愁的最好慰籍。

  每当感到孤单时,海外友人的抱团取暖,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每一个地方都会有自己标志性的菜肴,干菜焖肉无形之中确定了朋友圈的身份认同。在我的高中同学海外群里,这是出镜率很高的一道菜。每当那时,我和我的同学们,瞬间有了心电感应,思乡的情绪,或忧伤,或亢奋,在群里蔓延。

  不管走到哪里,美食都能巧妙地充当情感的纽带。

  有次说起干菜焖肉,一位绍兴老乡满脸神往,双目炯炯,啧啧连声,如果再来一碗炒青菜,配几大碗米饭,哇,简直不要太赞。我立马向他投去“理解万岁”的目光。

  来自同一个地域的人们,就连饮食习惯,都那么相似相同。难怪有那句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来到温哥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有缘走到一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在将各自的家乡美食和土产带给大家伙儿认识和品尝。霉干菜这个看似貌不惊人的土特产,早已随着浙江人的走南闯北名声远扬。

  Potluck时分享美食,是最惬意轻松欢乐愉悦的时候,非文字可以描述的那种舒适。而让人食指大动的美味佳肴,向来都是受欢迎的。此时,风味独特的干菜焖肉(或干菜烧肉,各家有各家的版本)是很多人喜欢的家常菜。它制作简单,口味浓郁,有大开大合的气质,十分适合potluck热闹欢腾的场合。

  霉干菜自己也没有想到吧,仅仅拥有朴素的外表,在和五花肉组成CP以后,竟然会惊艳四方,成为聚会上的常客,并且飘洋过海,在北美大地上焕发光彩。真,美食不可貌相也!

  而成为友情的纽带,串联起本是陌生人之间的情谊,更是将这道普通的家常菜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初来此地,见到有朋友将霉干菜当作伴手礼发给大家,我还暗自诧异,这,这也能当礼物?虽然干菜是我热爱的食材,但对它的外表还是有一点心虚。没想到的是,它的受欢迎程度完全没有被颜值带偏。朋友们都很高兴。之后,干菜包子、干菜烧肉纷纷登场,让我见识到了霉干菜与其他食材组CP的神奇效果。

  春节又是浓墨重彩的一个节日,而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海外华人绕不过去的结。如此,我独坐家中,郑重其事地记录下,制作和品尝这道家乡菜的点滴,围绕着它的种种画面,也记录下了内心深处饱含的思念。如此这般和亲朋好友神交,无论相隔万里,还是近在咫尺,在这个特殊的艰难时刻,无法相逢相聚的遗憾仿佛也减轻了好多。

  这大概也是美食所能带来最大的安慰和惊喜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