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企到外国 游戏规则变了?温哥华职场那些事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罗文
初到温哥华这家公司上班,环境变了,同事变了,游戏规则也变了。老大不小的我,又重打鼓,另开张,当起了小学生。好在这里人事关系简单,直来直去,容易适应。工作场景,我也在早年的北京电报大楼里见过,只是例会、培训、公司庆典、大情小事,全都换成英文的了。
至于工作,是技术工作,可不是电信技术工作。一词之差,也看出我已经不愿再死等电信这棵“大树”了。至于技术含量,别说我有十五年摩托罗拉这壶“老酒”垫底,就是有一点技术工作经验的人,都能触类旁通,胜任工作。
本来,咖啡就是舶来品,国人就感到新鲜。所以,此情此景,也让我想起走在温哥华的大街上,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星巴克和Tim Hortons的连锁店,似乎在西方,一起喝着咖啡,才算融入当地社会,似乎在暖融融、咖啡飘香的气味当中,无论是朋友,还是生意上的伙伴,什么才好谈,什么才好商量。
在加国工作,首先就要入乡随俗,适应环境,遵循这里的游戏规则。别的不说,就说每天上班换衣服,就不太适应。过去在北京风沙那么大,每天都不见得换,可到这里,每天都要焕然一新,换一身衣裳(至少是衬衫)。也甭说,在公司,无论“白领”还是“蓝领”,天天换衣服,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后来我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感觉每天换T恤不仅自己精神,也给人以一种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给同事,搭档,主管以尊重。
我工作所在的测试小组,有来自英国的保罗Paul,美国的泰Ty,俄罗斯的Dmitry,巴西的Eduardo。如果把巴西的Eduardo换成法国的什么人,我们俨然就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了。
在我们“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小组中,可比真正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代表之间要和谐多了。只是交接班时,俄罗斯的Dmitry总喜欢和英国的保罗Paul “斗”几句嘴,活跃一下工作气氛。似乎“冷战”时期“克格勃”和“军情6处”的过节还未了断;而美国来的泰Ty倒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说话办事,比较低调,知道美国人在国外不能太狂,即使在亲如兄弟的加拿大也是一样。他讨厌美国大兵在海外的所作所为,并总是表明政府是政府,和美国平民百姓没什么关系。而我初来乍到,英语还不溜呢,只能充当“吃瓜群众”,但稳稳当当地工作,倒是咱的本能,不能给华人丢脸。
在加拿大职场,举贤不避亲。只要有空缺的位置,员工都可以光明正大地介绍自己的亲属。人事部也乐意优先考虑内部员工的推荐,有个信誉保障。所以公司里似乎没有“走后门”一说,因为介绍归介绍,资格够不够,能不能胜任工作,事后大家一目了然。谁也不愿意“赔了夫人又折兵”,栽自己的面儿。我们公司就有夫妻、兄弟、小姨和外甥、父亲和儿子女儿这样关系的员工,差一点就成“合家欢”了。
十年前,我从大陆到美国出差,当地“地陪”开车带我到街上兜风,曾指着某某摩天大厦说:那个已被日本财团买下。当时,我很吃惊,感叹日本财力雄厚。如今,我在公司路过不同部门,看到到处都有Made in China的物品,也颇感自豪。但我很少和同事炫耀,一来因为背景和观点不同,说不好会不欢而散,失去原有的得意;二来,一旦直说,就没劲了。
公司大的例会,一季度一次,小会一月一次。这种例会不像大陆的“国企”,个人端着自己的茶杯,也不像“外企”,会议室里有瓶装的矿泉水。而是Pizza披萨或巧克力的聚会。吃的喝的都是公司提供。当然,还有公司常备的免费咖啡,员工只要带着耳朵去就行。
参加例会,与其说是听公司状况,不如说是欣赏总监演讲,练练听力。投影仪打出来的内容无非是图标、进度和任务。可他在台前的动作就有点像舞台上的表演了,又像是走秀了。他一会儿喝一口咖啡,一会儿又拿起遥控器,边走边讲;有时,还不时开一个玩笑或打一个指响,即兴发挥,完全随意。
别看我们公司名不见经传,可“傍上”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这位“大款”,就处处显得“人小鬼大”了。可AT&T一有风吹草动,就影响我们这根“末稍神经”。有一年6月,AT&T“提亲”,要收购美国另一个电信巨头T-Mobile,把钱挪到“成亲”上,我们公司订单就锐减,马上节约开支,实行分步裁员计划。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出面干预,“叫停”收购,我们公司又恢复正常,停止裁人。来年,AT&T又重振旗鼓,在美国11个城市上马4G LTE工程,我们公司又如火如荼,加班加点,到处招兵买马了。
在加拿大,同事之间的关系比大陆简单,也很单纯,很少看到有人嘀嘀咕咕,背后议论别人的现象。可这里也有大陆来的同仁,亲切之余,马上就可以拉近关系,共事一两次就可知道彼此的性格。因为双方背景相同,都使用Common sense,在自己记忆的经验里对号入座。有时,甚至彼此刚刚认识,还记不住对方的名字,就可以读懂他的眼神和细微的肢体语言了。
在大陆,人际关系,别无选择,只能适应;可在温村,就不一样了,可以自行选择。我认为比较理想的关系是,和西人做同事,和同胞做朋友。泾渭分明,取长补短,各得其所。
我以前在大陆摩托罗拉工作时,在北京总部除了培训,基本上不用“坐班”,在家上网查“依妹尔”看资料就可以了。出差就住五星饭店,都是VIP待遇。不忙时,天天都可以享受温泉游泳,海鲜自助。可一旦工作(通信系统)出现问题,就不是8小时工作时间以内的事了,因为你就是“问题”的“终结者”。尤其夜里升级遇到技术问题,压力大,血压高,几天几夜黑白颠倒下来,年轻人的头发都熬白了。
现在好了,8小时工作就是8小时,Tea break 就是咖啡Donut。下班铃声就是“问题”的终点。工作上的问题自然有人Follow up,没有额外的享受,也没有超负荷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