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体验温哥华中医推拿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熙妈
好友因为肩周炎专门经历千难万难地飞回国去了,令我极为吃惊。听她描述说夜里睡觉都困难,第一次知道还有这等令人烦恼的疼痛。不曾想,我的右肩也在一次次轻微的不舒服后突然急转直下,发展到抬起都吃力,上网查了一下,各种症状都符合了。肩周炎又俗称“五十肩”,这年龄未到,肩却迫不及待了。
疫情期间最怕的就是身体的各类不舒服,医院能不去就不去啊。当然,针对肩周炎网上也有各种妙招,如何活动、做操之类,长期坚持必见效果。可是,肩痛却不肯给我更多时间,疼痛一日甚于一日。有次聊天中,孩子课外班老师得知我的病痛,马上热心地向我推荐了自己看过的中医推拿医师。
医师姓潘,看诊的地方就在一所学院里,原来他还在此教课。据他介绍,大温地区有七家有中医专业的学院,学生起初以华人、韩国人居多,现在也有中东地区的以及当地的西人学生,高峰的时候也有过一百多名学生修习中医专业。
潘医生来自台湾,曾在北京学习中医并生活十多年,言语间感慨在大陆学习中医受益良多,见识中医界大神,开阔眼界。他强调说,在这里学习完专业的学生最好能到大陆再进行深造,那样专业知识才能更加深厚。
因为疫情的原因,潘医师戴着N95口罩,再加一个透明面罩,双重防护让人感到很安心。
看诊开始,医师进行推拿,我趴在治疗床上开始了呲牙咧嘴的表演。医师的台湾腔国语温文尔雅的在耳边预警,一会是“这里会比较痛,稍微忍耐一下下”,一会是“对,这根筋会比较酸”,每一次都是此言不虚。印象中,中医最喜欢说的就是身体哪里不舒服都是寒气湿气引起的,于是结论都是驱寒祛湿。但这位医师却是从人体的肌肉构成理论来讲解,他会向你展示手机里的三D肌肉构成图,让你一目了然地了解了自己酸痛的位置以及原理。我也明白了,肩周发炎也是长期的劳损造成,并且不仅仅是肩的劳损,颈部、腰部的劳损都是潜在的帮凶。
推拿结束后,医师让我试试看右肩是否能够抬起了,要看抬到什么位置。我觉得真是轻松很多,能够平举了,但好像还不能够举过头顶。医师就按压锁骨上面的穴位,稍许再让我举,竟然就举到头顶。太神奇啦。医师又给我看三D图,用不同的颜色展示与肩后肌肉群相连接的锁骨附近的一处狭窄的三角形小肌肉带,原来道理是这样的。医师说,回到家自己要时常按压锁骨的上下部分,按压的同时努力转动脖颈,对肩疼的恢复大有好处。
推拿之后就是拔罐,用的酒精燃烧成真空的玻璃火罐。感觉肩颈部分被狠狠地揪了起来,还挺疼的,但是拔过之后也是真的觉得轻松。
离开之前,医师又专门写了一张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还手画了胆经胃经图,要求每天通过敲击来通畅经络。还讲解了一些疫情期间格外要注意的保养身体、增强免疫力的方法,受教了。
虽然医师特别说明之后应该还会有反复,但总体来讲,右肩已明显改善,只要每天坚持做一些规定动作就可保持不再像之前的疼痛了。这一次的中医体验还真是令人满意的。
国内疫情期间,某著名院士为中医代言本是好事,结果演变成带货反而带来众多吐槽,又一次给中医带来不良影响。其实,通过这次的推拿体验,我感受到中医作为一门专注于人体微宇宙的探索自有其存在的科学性,它顺应人体自身的循环规律,寻找经络畅通的路线,真的能够减轻长期的劳损、风寒造成的微循环堵塞带来的疼痛。而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西医那种精准的剂量之类显示出的标准化,缺乏坚实的理论体系以及从业者的水平不一,再加上有些人为了某种目的把中医迷信化带来了口碑污损,也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中医西医的争论也是由来已久,这背后牵扯到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将继续存在,但是作为我们这些普通民众,学习一些中医的知识,多了解自己的小宇宙运转规律,采取恰当的顺应自己体质的作息和锻炼方式,本身不就是一种科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