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得发紫”的周涛,为什么离开了央视?

温哥华港湾+-


《娱乐风暴》 20201026 JEJJ

近日,52岁的周涛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音乐季惊艳亮相。当晚,偌大的演出现场灯光璀璨,她身着一袭白色长裙,款款走上舞台,落落大方,飘逸出尘。当她微笑拿起话筒,向久违的观众致以亲切的问候时,仿佛昨日重现。整个主持过程,俨然风行水上,大气舒展,为美妙的音乐会锦上添花。有人情不自禁地赞道:“单她的体态风度就给人赏心悦目的印象;修心养性的奇妙神态和温文尔雅的风采显露出她雍容高贵的气质。”她曾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记忆中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主持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观众对于周涛的记忆,显然是深刻,并恒久的。当多少人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稳定可控,避免种种不可预知的风险时,周涛一直是一个不断“出走”的人。适时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迎接不同的挑战,成为贯穿周涛人生轨迹的“关键词”。18岁那年,周涛参加高考时,她是全安徽省唯一一名被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录取的学生。直到大学报到那天,她才再一次到了北京,多年后她回忆起坐公交车经过长安街的情景:“看到天安门的瞬间眼泪流下来,儿时的记忆重现,心中的梦想实现了。我说,我来了。”大学时的周涛算不上天赋异禀,但在班里却是最刻苦的。一开始她分不清前后鼻音,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准确发音,她却足足用了一年半时间。大学四年,每天坚持训练的结果是,让她后来成为在各种节目,尤其是大型晚会上,都能气正腔圆,娓娓道来的控场极强的主持人。毕业之后,周涛被分到一家单位去做配音。时间朝九晚五,环境宽松自在,那应该是很多女生最向往的一种“神仙”工作,但周涛却觉得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于是,两年后,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出走”。当时北京台正处于快速扩张时期,主持人奇缺,周涛正是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成了台里有名的“拼命三郎”。那时,周涛经常被安排去主持各种类型的节目:体育节目、戏曲节目、老年节目、少儿节目……周涛“来者不拒”,在别人眼里显然是超负荷的任务,她却将之当做一种难得的历练。两年后,周涛就晋升为北京电视台的当家花旦。在北京台历经三年的磨练,周涛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央视的青睐,邀她参与《综艺大观》的主持工作。在周涛入主《综艺大观》之前,倪萍已经主持了好几年,并将《综艺大观》带到了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顶点。作为当时央视的一块“金字”招牌,倪萍的主持风格深入人心,广受欢迎,有倪萍的珠玉在前,周涛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更何况,《综艺大观》是央视万众瞩目的品牌节目,当年的收视率最好时,高达45%;而且作为一档直播节目,节目固定时长50分钟,必须分秒不差,这对主持人的功力是相当严峻的考验。她自断后路,迎难而上。尤其是1997年她主持的一期蹦极节目,那时还没什么真人秀和体验性的节目,对央视来说是破天荒第一次——主持人亲自上阵,去体验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项目。当时的她如临深渊,恐惧不已,但最终,她还是克服了畏难心理,顺利完成了任务。很多人看完那期节目都对她说,你好勇敢。周涛曾如此总结自己:“是一个特别不惜力的人,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极致。”每一次节目,每一个细节,她都会事先殚精竭虑,反复揣摩,以确保正式主持时,万无一失。知性与勇气兼具,明快不失持重,端庄又不流于刻板,再加之零瑕疵的稳健发挥,让她在加入央视的第二年,就被选中主持春节联欢晚会。从1996年,周涛首登央视春晚舞台,一直到2011年,她连续16年担任春晚主持人,加上2016年,一共17次。她是迄今为止主持央视春晚最多的女主持人。她也被盛赞为“中国综艺节目里程碑式的人物”。

周涛在《综艺大观》从101期到200期,共主持了五年。完成100期,于她,是一个圆满的收官。那年她刚30出头,希望能够在一个新的节目当中起到更大的主导作用。于是,她再一次毅然转身,离开她已经驾轻就熟的《综艺大观》,去策划一个新的节目。彼时,正值千禧年前后,公益意识在国民心中渐渐萌芽,对公益的关注和参与将成为大势所趋。于是,周涛想做一档关于公益的节目。但当年没有一个成熟的编导愿意和她一起去迎接这个前途未卜的挑战,她主持的功力大家皆交口称赞,然而没人相信她可以自己策划,组织,做起一个独立的栏目来。“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只身匹马,开始一个人艰难的跋涉。她下去采访,有800公里的距离,她一个人连续开了十二个小时的车。但刚采访到一半,领导打来电话,急召她回去主持,于是她只好匆匆结束工作,星夜兼程,踏上归途。后来,中国首档完全自主原创的公益栏目,还是被她做出来了,叫做《真情无限》。她身兼数职:导演、创意、策划,还是主持人。这个栏目为当时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影响力巨大,成为中国电视事业产生以来募集社会资金最多的栏目,也因为在同时间段里收视率最高,从一开始不被重视的边缘时间,被调到了周末黄金档。这一做又是五年。2005年,她辞去了《真情无限》的工作,入驻北京奥组委。三年后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牵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一名资深的新闻人,她希望能亲自为北京奥运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2008年,周涛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电视转播解说,她从容沉稳又充满激情的解说,在盛大的开幕式上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那一天,全世界都听到了她清晰洪亮、又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声音,感受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而奥运会那年,除了电视转播解说之外,她还在奥运会其他大型活动中担任主持,身体力行地为热爱的奥运会发光发热。奥运会结束,她回到央视。2009年,因为贡献突出,周涛被任命为央视文艺中心副主任。担任了八年半文艺中心副主任后,周涛又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大决定——离开央视。因此,在2016年的春晚结束时,她没有像以往那样说:“观众朋友们,明年再见!”千言万语,化成了最后一句告别语:“观众朋友们,再见。”那年,距离周涛进入央视,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在这期间,她见证了中国新闻和文艺快速发展的历程,更见证了中国长达20年的山河巨变。她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舞台,也收获了最辉煌的事业。作为一名主持人,周涛几乎拿遍了专业内的所有奖项:金话筒奖、金鹰奖、星光奖,甚至还拿过德国电视台“金皇冠”最佳主持人,也是亚洲第一位获国际金皇冠奖的主持人。

离开了央视后,周涛加入北京演艺集团:“我的想法没有变过,还是希望能够做独立的、自己能够确立艺术样式和风格的节目。”那时周涛已近知天命之年。她希望在人生的下半场,更能依心而行。于是,她重新拾起了一直埋藏在心中的梦。她在微博上如此坦陈自己的心声:“演话剧,这是年少时的梦想,今年我如愿以偿,却也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初次登上了大剧院的舞台......”之后,周涛还演过电影,在《决胜时刻》中饰演宋美龄一角,在知名演员云集的阵营里,她并没有相形见绌,而是以其纤毫毕现、细腻传神的演技令观众刮目相看。实现了演员梦后,周涛又开启了导演模式,先是负责中国文艺的联欢晚会,随后担任了奥林匹克公园音乐季的总导演。除了这些,她还会偶尔客串综艺节目。2019年,在《声临其境》节目,除了担任主持人,周涛还亲自为《哪吒之魔童降世》配音。从著名主持人,到导演、制片人;从奥组委官员到央视文艺部副主任,再到北京演艺集团首席演出官,这些年,周涛从未停止过“折腾”自己,但正是通过这样的折腾与挑战,她也不断地开拓着事业的疆域,探索着人生多姿多彩的可能性。

 杨澜曾在一次采访中问巩俐,“嫁得好”和“干得好”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巩俐答:“我不觉得一个女孩子有了美貌之后就可以拥有一切。她一定要在社会上有她的价值,你自己没有一份工作或者能力的话,我觉得这个人很快会枯萎。”作为一个女孩子,“嫁得好”固然是一条捷径,可以省却漫长和艰苦的努力过程,但这也往往意味着,维系这份幸福的前提,会充满种种不确定性。“干得好”,则是你个人胜券在握的资本,它会一直隶属于你,是你自己独特价值的体现。因此,“押注”于自己,比“押注”于别人更具有一份进退自如的抗风险性。将自己作为退路,也比将别人作为退路,更值得推崇。女人,一定要拥有真正属于你的东西,它是残酷的岁月,或是失败的感情与婚姻,以及无常的命运,永远无法剥夺的价值所在。周涛经历过两次婚姻,无论是在围城里,还是跳出围城外,她都没有放弃过对事业的用心经营。如今,52岁的她拥有心仪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并永葆一份对这个世界从未枯竭的热爱。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说过:“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不是以昨日之旧我,而是以今日之新我,去打量,去探秘,去发现生命的种种意趣,那么,往后余生的每一天都将是新生。因此,皮囊的老去,与灵魂的蓊郁并不相悖,恰恰是后者,让我们在时光的长河中,成为自己永远的摆渡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