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李子柒:让我们的同情心无处可放
留洋派专栏作者
郑小鱼
李子柒是我两年前开始关注的博主,看到她用鲜花做胭脂、用葡萄皮染布、用竹子做沙发,她还会抻拉面吊杮饼、挖莲藕做藕粉,酿酒酿酱油酿桂花蜜;一路看下来,觉得这姑娘真是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动能骑马驾辕,静能绣花纺线,简直是幻化了的田螺姑娘,上山下海无所不能。我们全家人都爱看她的视频,我十岁的儿子觉得李子柒是他见过的最能干的姑娘。
李子柒的日子本来过得好好的,可近来却莫名其妙地招了不少黑。有人说她输出落后的中国文化,有人说她过度美化农村生活,还有人振振有辞地说是假拍,是别人替她做的;也有人抨击她不能代表中国文化,说她只是利用中国文化来赚钱等等。
在那些张牙舞爪的评论缝隙里,我生生看到了“吃人”这两个字。人性之恶,有时真是匪夷所思。
诚然,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生活并不都是李子柒影片里的田园牧歌,不是每一户人家都有这种鸟语花香的院子,但是努力把日子过成诗的人难道不是更值得我们尊敬吗?
也有人说,那些给出恶评的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觉得远非如此。因为些评论里已不仅仅是因羡而生的嫉妒,而是折射出了他们的阴暗的内心,他们觉得农村就是了充满贫穷落后,农民只知道挣扎着讨生活,在物质不够满足的情况下哪里懂得精神追求,田园诗生活和艺术创造则是精英阶层的专利。
村落与风景本来就是邻居,农民们凭什么不能追求艺术之美?
李子柒成为争议人物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当人的心里滋生了恶之花,就难以容下“真善美”。
在有些人的认知里,稻田里全是泥淖,牛粪里开不出玫瑰。孤女的标配应该是穷家破院面目潦倒惶恐挣扎,踏雪寻梅钓鱼赏花是冒充风雅。倘若李子柒埋下头专心做个孤女,大概将收获一众同情与热泪,绝不会有上面的冷嘲热讽甚至抹黑谩骂。
可原本该贫困潦倒的李子柒仿佛拿错了剧本,另立了人设,她不光没有把日子过到靠他人救济,还自学成材,另辟蹊径,风生水起地在网上经营了事业,并收获了七百万海外粉丝。别说一无所有的孤女,就是各种资源俱备的人也不见得能有她今天的成绩。
她的影片画面精美,选题独特,她用一双巧手把那些我们熟悉的抑或已经陌生的传统工艺一一呈现出来,一条几分钟的视频,从准备到完成,从春天到冬天,背后有我们看不到的无数付出与努力。
她个子瘦小,却下田劳作样样肯吃苦;她文化程度不高,却努力学习各种传统手工艺;她无依无靠,却凭一己之力养活了年迈的祖母。
这样的女孩不该成为我们生活的榜样吗?
这不就是我们中华文化里常常提到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吗?
这样的女孩凭什么不能成为我们的文化大使?
我看她的影片,不仅仅是为了享受那些美好的画面,我享受的是一个善良纯朴的灵魂在认真地讲述她的人生故事。
透过她的影片,我看到壮丽的雪山,苍莽的森林,怒放的野花,和自由飞翔的鸟;我感动于她挥舞着镰刀,朝着空山呐喊,说奶奶是她用命护着的人。
李子柒一直在展示着她强大的生命力。
我觉得争执李子柒的生活值不值得复制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有意义的是,即便身在尘埃,也不要放弃蓬勃生长。
李子柒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狠劲儿”激励着我,教我关爱自己的家人,珍惜一针一线一蔬一饭。
她让我觉得日子这么平庸,也可以有诗有酒;
物质这么贫穷,精神世界也可以这么丰富;
世界这么大,我们可以有这么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