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温哥华:每天给孩子带饭 也是一种幸福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安妮

  开学一个月,常听妈妈们抱怨每天早上都要给上学的孩子准备午餐。带着饭盒去学校,似乎是温哥华大多数小学至高中的独特风景。

  记得小时候上学,也是每天都带着一个大饭盒。当时虽然除了白菜就是萝卜土豆,不如现在食物这么丰盛,但是里面装的都是妈妈满满的爱。到了学校,首先把铝制饭盒放到统一的一个铁笼里面,由当天的两位值日生抬着,送到食堂,实际就是一个蒸笼屋。所有年级的饭盒集中在此统一加热,中午再抬回到自己班级。

  铝饭盒和大蒸笼是那个学生时代特殊的记忆。

  如今,温哥华大多数的小学生每天带着保温饭盒上学,有的妈妈为了省事就给孩子带一个三明治,保温饭盒也免了。孩子们从学前班开始起,背个大书包到学校,但是与国内同龄小学生相比,书包里没有沉重的书本,甚至没有文具盒,有时候连一支笔都找不到,除了饭盒就是方便盒,里面装着妈妈为孩子们准备的各种水果、小点心,还有一个大水杯。幸福的童年,可能就是在一天天保温饭盒装满父母的爱开始的。

  孩子们开心,妈妈们烦心。这365天,除了暑假、春假、圣诞,还有周末,几乎天天都要考虑同一个问题:给孩子带什么吃。绞尽脑汁、思来想去,还是那几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循环着,孩子们慢慢大了,妈妈们慢慢老了。

  利用接孩子的时间,妈妈们自发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又绕回到孩子的午餐。

  “你们都给孩子带什么吃?这几天我都不知带什么好!”一位华人妈妈焦虑的面庞。

  “我是一、三、五饺子、包子、馄炖。千变万变不离其中,换汤不换药。”一位妈妈自嘲地说。

  “我偶尔给他带炒米饭,有时候偷懒,带个三明治,他还特爱吃。”

  “我邻居的孩子,从上学到现在,一模一样的饭,从来都不变!他孩子真行,还能吃下去。”

  “学校不包餐,可以理解。全世界各地的孩子口味不同,而且好多还是过敏体质。有个别学校也有包餐,但听说每天除了披萨,就是意大利面,汉堡……都是高热量,高能量!真担心孩子吃久了会发育早熟。”

  妈妈们吐槽的话题,到网上一搜,不是个案,是大多数父母关心的热点。可能是众口难调,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聚集在温哥华,文化不同,口味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曾经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曾积极推广学校的健康午餐,但是收效甚微。健康饮食计划不仅成本高,孩子们还不喜欢吃。似乎健康的东西永远都是不太好吃;垃圾食品不健康,但都好吃……最终午餐计划以失败告终。在温哥华,大多数上班的白领也要带着饭盒。国内单位食堂在这里似乎很难找到。

  其实每件事情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变通,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每天早上给孩子带饭,说明他们健康,可以上学;早上带得多,说明人气旺,孩子不止两个,甚至三个、四个……

  前不久,有一个碰触到所有妈妈内心深处泪点的图片:加拿大安省的一位妈妈,于孩子们开学之际,在Facebook上面发布了一张照片:三个孩子的午餐盒及绑在盒子上的气球。这些午餐盒放在三个孩子的墓地上。原来一位酒驾司机超速,夺走了三个幼小孩子的生命,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这样,随着孩子的离开而破碎。妈妈写到:他们应该带着这些午餐盒去上学,小女儿要带着她的午餐盒去上音乐课……但是,他们再也用不上这些午餐盒了。

  一位朋友,孩子考入大学一个月,到东部的一座城市。家里空巢,“感觉冷冷清清,自己的时间一下子多得不知如何打发,”友人感慨道,“有的时候早上起来,又想着给他带什么饭,猛然间意识到孩子已经到大学了,从此不需要再带饭。”

  每天都能给孩子带饭,其实也是一种幸福。作为父母,不要求孩子有所回报,只要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大。总有一天,小鸟儿翅膀硬了,可以独立飞翔,鸟妈妈们还会怀念,从别处衔来小虫子喂它们吃的情景,一定会觉得,那时候的画面也很幸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