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淘金梦——在不列颠哥伦比亚找寻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安妮:说起淘金,想到北美那个狂热的年代,淘金热(Gold Rush);想起那个时代的那首歌:《Oh, Susanna》 “And when I’m dead and buried, Susanna, don’t you cry……”(当我死了,埋葬了,苏珊娜,你不要哭)

  歌曲明快的旋律带我步入1848,那个发现金矿,充满了激情的年代。大量华人在那个时期进入美国,从淘金到后来的筑路,为北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发现金子,华人称这个地方为“金山”,当时的旧金山(San Francisco)居民,都想着一夜暴富,被淘金热冲昏头脑,几乎是全城出动,变卖房产,离开家园,破釜沉舟,加入淘金的队伍,置生命于不顾。美国东部,中部,南部的人们也蜂拥而至。

  在最初期,淘金者用简单的过滤工具,类似铁锹,脸盆,经过一遍遍地筛洗,就能够在山涧河流中找到黄金,故称“淘金”。那时候,每个淘金者一天的收入就有二十美金!各大传媒竞相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黄金!黄金!激情澎湃的岁月,每个淘金者的荷尔蒙都达到顶点!接下来,相关系列的服务应运而生:饭店,酒店,旅店,妓女……Easy come,easy go,钱太容易赚来的时候,很容易就花出去。继而,欺诈,拐骗,贩卖,掠夺,抢劫,谋杀……前一天晚上发现狗头金,一夜暴富,正做着美梦,第二天就被发现命丧黄泉。与黄金结下的孤魂野鬼游荡在大山间,小溪间,只有北美的白头鹰能把这期间的美丽与丑恶尽收眼底。

  如今,BC省(不列颠哥伦比亚)有十余个Goast Town(鬼城),就是那个时期淘金,采矿留下的痕迹。人去场空,那个岁月的画卷永远停留, 呈现出现今的一座座鬼城。

  为了体验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驱车来到BC省耶鲁(Yale)小镇,距温哥华164公里,开始了淘金之旅。这里是Hudson’s Bay Company 1848年建立起来的。如今只有几百人,几乎是原著民老人留守的小镇,曾经是旧金山北部最大,号称是西部芝加哥的重要城市。在1858年淘金热时期,曾经有3万人迁居于此。当时一公里的河床就能淘出近一吨重的黄金!1858至1868,十年间,是耶鲁的淘金鼎盛时期。我们来到了耶鲁历史展馆,这里真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穿着那个年代的服饰,穿梭于人群之间,昔日重现,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里有淘金时期代表性的监狱,铁匠铺,教堂,银行,药房,以及住房;提供给初学者淘金场地;教你怎样搭置帆布帐篷。在一个临时搭置的简易舞台上,老者唱着那个狂热时代的流行歌曲,述说着遥远的故事。女儿学着工作人员的样子,用锹铲出水沙放在筛盘上,左右摇晃,在水的作用下,细沙被一层层的带走。筛到最后,盘中只剩下芝麻粒儿大小的细沙。运气好时,薄如纸片般的金钵和铁砂就露了出来,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于是,淘金时代的兴奋点就集中在女儿脸上……当然,工作人员每天早上都会放上一些金钵,铁砂,各种颜色的石头,来吸引游客。

  走出展馆,展现在我面前的,除了能够讲述加拿大历史的轨道外,四周一片寂静。逛逛这座安安静静,几乎只有老人居住的小镇,很难想象当年从北美各地蜂拥而来,都做着发财梦的繁荣景象——只有滔滔不息的菲沙河在诉说这里曾经的辉煌。

  黄金在河水的冲刷下,沿着河道被石头“挟持”着一路向下,到菲沙河低洼处,也就是耶鲁这里,流速放缓,最先沉下的是最重的东西。有经验的淘金者,知道这里一定会有黄金,于是移开大石头,开“淘”。黄金很软,长期经河水冲刷,淘到的当然是沙金,极少的幸运者可以淘到狗头金。可以想象,淘金者岂是一个“苦”字!不仅要在水里,长期弓着腰,而且要是“合格的”搬运工。据当地的老人说:“如果春夏两季雨水多,那么最佳淘金时间就是秋末。因为过多的河水将原有的河床淹没。要露出原本的河床才会发现更多的惊喜。”

  菲沙河边,我们看到当地的老人拿着水桶和筛盘等淘金工具在河边辛勤的劳作。我想,老人家淘的不只是金子,也是一种希望,一种对生活的寄托,对历史的延续。

  在淘金路上,真正的surprise(惊喜)是遇到了一对儿从澳大利亚墨尔本来的父女俩。他们坐了14个小时的飞机,直达温哥华,自驾到此。看来,耶鲁小镇的悠久历史也吸引了他们,不远万里而来。本是同根生的华人,相见格外亲切。他们打算开车一路向北,先到黄刀镇,然后是阿拉斯加,在此祝愿他们的旅途一切平安。

安妮: 一名文学爱好者,有时候也颇感尴尬:纵有千言万语,落到笔下也不过几行字;虽有心潮澎湃,飞溅下的也只有几朵浪花。但是她热爱生活,爱得真,写得实。真实的把温歌华的各种倩影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关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