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无知犯的错,是否该被原谅?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留夏

  华人教授詹姆斯带着儿子内斯去学游泳,不擅长社交的詹姆斯鼓励内斯去跟小朋友一起玩,他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内斯听了父亲的话,去跟其他小朋友玩耍,却被嘲笑成“中国佬”。内斯的气愤、委屈和羞辱感,让父亲詹姆斯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遭受凌辱的经历。

  当年詹姆斯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在更衣室其他同学恶作剧把他的裤子拿走了,他只好狼狈的用书包遮挡着身体出去找裤子。詹姆斯对曾经的自己感到无能为力,对内斯遭受的屈辱依然无可奈何。

  当我读到《无声告白》的这个片段时,我就想到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年幼无知犯的错,是否该被原谅?

  把詹姆斯裤子拿走的小朋友,在游泳池嘲笑内斯的小伙伴,以及犯下大大小小各种错误的许许多多其他的孩子,他们该被原谅吗?

  首先,来讨论一下“年幼无知”这四个字。未成年人不具备成年人所拥有的能力、认知和判断力,也就是我们说的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伤害,需要被保护,也容易犯错误,犯了错误不会受到严重的惩罚。这几乎是每个国家法律的共识。

  年幼,无知,那些把詹姆斯裤子拿走的小朋友,那些在游泳池嘲笑内斯的小朋友,那些校园霸凌欺负同学的孩子,那些背后搞小动作孤立同学的孩子,他们年纪或许还太小,不明白自己说的话、做的事会对别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伤害。

  所以,年幼无知,容易犯错误,是人之常情。那么,对于这些错误,是否可以原谅呢?

  我听闻过一件非常让人气愤的事:有一个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在地铁快要进站的时候,突然猛推了身前的一个女青年,那位女子一个趔趄,差点儿摔进轨道,幸好身边有人拉住了她。小男孩推完了人就躲到了他妈妈的身后,女子上前来同他妈妈理论。没想到,小男孩的妈妈理直气壮地说:“推你怎么了,他只是个小孩子,他什么都不懂!”女子咽不下这口气,回了一句:“他年纪小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起了上面这件事,觉得非常契合文章的主题。这个推人的孩子犯的错,是不是该被原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一定该被好好管教一下。被原谅,不等于不用管教。年幼无知,不等于没有教养。小孩子犯了错,不必严惩,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纵容孩子为非作歹。

  我承认孩子们“年幼无知”,但我对“天真无邪”并不苟同。孩子的天性不完全是善良的、正确的,人性的劣根性也可能会纯真地展现在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天性中的真善美,而帮助和引导他们改掉丑陋的恶习。

  有些家长对孩子舍不得管教,任由孩子的性子胡闹,甚至常常成为孩子的“帮凶”。对这样的家长,我想奉劝一句,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走上社会,你舍不得管教的一切,总有一天,这个社会会替你来教训他们。而社会,从来不会心慈手软。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犯的错,一定不能忽视、不能放纵,要积极地引导和纠正。比起参天大树,小树苗是更容易被扶正的。

  而从孩子自身的角度来讲,他们年幼时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也可能会成为日后纠缠一生的负罪感。比如地铁推人的小男孩,如果家长不加以管束,他恐怕仍旧不知道这个行为会带来怎样可怕的后果,万一将别人推进了轨道,铸下大错,等到他长大了,他的余生该如何来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他会不会痛恨对他置若罔闻的母亲,不该被原谅的,是对自己疏于管教的母亲,还是年幼无知的自己?

  那些受到伤害的人,又该怎么办呢?因校园霸凌留下心理阴影的孩子,被同学孤立而造成社交恐惧的孩子,以及所有被年幼无知的孩子犯下的错所伤害的人们,包括那个险些被推进列车轨道险些送命的人,他们该原谅那些孩子吗?

  悲剧之所以称为悲剧,就在于残酷的事实无法改变。受到伤害的人,与其纠结于作恶的人是否得到惩罚,与其对已成事实的过往耿耿于怀,不如就此释怀,放下过去,努力把疼痛降到最低,让伤疤赶紧愈合。当然,这不意味着对于恶行熟视无睹,对犯了错的孩子,应该让他们的监护人以及他们自己明白:这是不对的。

  最后,回到主题:年幼无知的人犯了错,是否该被原谅?

  其实这是个很狡猾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来与是否原谅犯错的孩子无关。对父母来说,这是纵容与管教的问题;对犯了错的孩子来说,这是悔过与自我救赎的问题;而对于受害者,这是自我和解的问题。

留夏:山东莱州人,居住在温哥华,从事医疗研究工作。对自己的要求是讲一万句话里面有一句说到别人的心坎里,一万句里面有一句给了别人帮助,有一句让人拍手叫绝,就足矣。

(BCbay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