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努力叫追寻喜欢的生活--我和温哥华的故事
温哥华港湾(BCbay.com)有奖征文稿件
作者:Lifang Wu
认识温哥华,始于香港作家亦舒。
在她的笔下,温哥华位于山海之间,阳光明媚,和风拂面,是人间天堂、“仙境般的地方” 。书中主人公的居所,都是前庭后院,花开不败,还要栽上紫藤、樱花,才够雅致。
年少的我,便已猜度,温哥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理想国、乌托邦,可以让眼高于顶的师太隐居于此数十年,还认定世界上没有乌托邦,但温哥华的生活方式最适合她。
人世间最痛快的,莫过于求仁得仁,过上喜欢的生活——并非要什么有什么,而是爱我所爱,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把每一天过得有滋有味。
可是啊,没有什么追求,能够唾手可得。
即便凭借着勤奋与努力,我考上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走出了小镇,来到了城市,进入了金融系统工作,也不代表着,我就能“美美容养养花,没事去趟温哥华”。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工作压力却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当加班熬夜成为日常生活,当“忙”和“累”成为最经常的心理感受,当忧虑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幸福,又该从何谈起?
终于明白,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一蔬一饭的简单,一朝一夕的安然,一颦一笑的温情,一生一世的清欢,才是人间至味。
最后,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换一种活法,去追逐我年少时的桃源梦,追寻幸福的真谛。于是,不惑之年的我,重新捡起英语课本,努力备战雅思,终于如愿以偿,远赴加拿大留学。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温哥华,我们终于见面了!
乍见之欢——温哥华,是得天独厚的。它依山而建,面朝太平洋,背靠落基山,菲沙河贯穿东西;整座城市,有山有海,有河有湖,得天独厚。巍峨的落基山山脉,挡住了北方南下的寒流;巨大的北太平洋暖流,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西临浩瀚的太平洋,海岸线漫长,海湾深入腹地数十公里;巨大的温哥华岛,更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在潮起潮落中守护着内海的安宁。虽然在纬度上,温哥华已经接近北纬50度,比黑龙江哈尔滨市还靠北,但当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时,温哥华却仍是绿树葱茏、春意盎然,比北京还要温暖得多。温哥华,这个北国花园城市、终年不冻港,不是靠地图和纬度就能解析的——它是大自然的礼物、造物主的杰作,是被上帝祝福过的地方。
久处不厌——温哥华,是出尘脱俗的。作为国际都市、繁忙港口,温哥华却仍保持着大自然的淳朴与清新,在时代滚滚向前的洪流中,犹如一片净土,遗世而独立。尤其是市中心的斯坦利公园,古木参天,森林茂密,海滩、湖泊、草坪,应有尽有,可远眺英吉利海湾、狮门桥、松鸡山美景,可到海边游泳、尽情嬉戏,还可在环岛公路上步行、骑单车、坐马车。还有那遍植于城市公园和大街小巷的樱花,数量、品种都已名列世界第一。花开时,如云似霞千姿百态;花落时,漫天飞舞铺天盖地。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流连忘返,一洗尘劳。
烟火味足——温哥华,是入世随俗的。1792年,当英国探险家乔治 · 温哥华 “发现”这块土地时,就曾憧憬过,只要建起村庄农舍城镇街道,这里就会成为是人世间最美的一块地方。今天的温哥华,正如老船长所愿——在这里,各种族群聚居,彼此尊重,和谐相处,各自保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在这里,万物平等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敬畏自然,贴近自然,爱护自然;在这里,“民以食为天”,新鲜自然的本地食材与异国文化相融合,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各色美食;在这里,无论是法国菜的优雅、日本料理的精细,还是中国菜的口感、地中海菜的清爽,又或是别的什么菜式,都能一一品味到,总有一款能引爆你的味蕾。尤其值得骄傲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这里一脉相承,继续发扬光大——中医、针灸、拔火罐,代代相传;功夫、咏春、太极拳,生生不息。也许是源于水的滋养和沁润,温哥华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与开放。生活在温哥华,人们出则繁华尽揽,入则静谧独享,在岁月静好、似水流年中,淬炼出人世的百味烟火。
温哥华的生活,是散淡而平静的。在这里,人类与自然血脉相连,出尘与入世兼而有之,世界心与中国味融为一体,一半是出尘的清欢,一半是入世的烟火。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人们,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在异国情调中低吟浅唱,把生活慢慢修正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踏遍千山,万里追寻,原来世间还有个温哥华。虽然“长安居大不易”,但能在此结庐人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不正是努力的最好理由和回报吗?
(BCbay.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有奖征文请点击:http://www.bcbay.com/events/zw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