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不同的友人观:亲切的陌生人和有距离感的朋友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老白:读者们看到这样的标题可能会感觉很困惑,实际上笔者想表达的,是一种中西友人观的对比。人生在世,除了亲情爱情,友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来到温哥华的留学生还是新移民,在尝试融入本地社会的时候,都难免遭遇到一些人际上的障碍,更可能会萌生巨大的孤独感。人是一种社群动物,在处于同类之间的时候才能感觉安定。
呆的时间久了,很容易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华人和西人的友人观其实存在巨大差异的。老白还是留学生刚刚来温哥华的时候,对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以及他们组成的社会十分新奇。那个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加拿大人明显地要比中国人更Nice,他们会对陌生人很友好很亲切,在公车上的陌生人可能进行非常愉快的聊天,在街上问路人家会给你非常周到的指示,有的时候还会亲自送你过去。对比很多年以前的中国,加拿大给人的印象真的不愧是一个友好、成熟和发达的国家,人口素质确实很高。
不过,相信很多在温哥华生活打拼的华人朋友们在漫长的本地生活中,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西人的这种友善和亲切,绝对不是真的把你当朋友了。而就算你们成为了朋友,那也跟中国环境下的朋友关系完全不同。
西方社会的友人观真的是有点中国文化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语境,一对友人可能非常亲近,两个家庭之间经常走动,孩子们经常在一块嬉戏,但是这种亲近往往会让华人感觉到一点不适应的距离感。你感觉你跟他已经非常熟悉,也足够彼此了解,但是当有时候你想敞开心扉讲一些自己苦恼或生活中特别麻烦的事情,对方有可能会敬谢不敏,如果稍稍亲近一些,他们可能戏谑地给你一句:“I don’t want to know your shit, keep it together.”(我不想知道你的那些事)
另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即便你们是朋友,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特别是这个帮助可能会对自己的事情造成一点影响的时候。比如,你对John说:伙计,我周末得搬家,缺个人手,来帮忙好吗?也许John会答应你,但是非常多的情况下,John会委婉的拒绝你,因为你打扰了他的周末娱乐。很多人可能有误解,认为华人社会才是人情社会。但实际上西方社会同样有人情这个东西,而且西人对人情是非常谨慎的,并不那么愿意贸然欠人或赊予人情。在很多重要的情况下,西人选择不帮助自己的朋友,出于的考虑有很多,比如可能非常麻烦、打扰自己,人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等等。
而相比之下,华人的友人观则相比西人友人观缺少距离。关系比较陌生的时候,双方不太可能出现什么深层次的交流,但是如果关系比较深的话,华人更倾向于向朋友敞开心扉、讲体己话,或者做一些“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事情。义气这个词,在英文环境下很难找到适当的翻译,原因是西方人缺乏对这个抽象概念的认知。中国人在认知朋友关系时,会有一种所谓的对等意识,认为对方如何如何待我,我就应该如何如何待君。如果别人对我好,我就决不能对不起别人。
这一点却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比如,你不能突然地给你的西人朋友送一份特别贵重的礼物,或者做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他们会感觉很惊慌,认为你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图谋,或者认为非常难以报偿。但对华人来说,关系到了,送个大礼,做件援手之事,本应分内。
成长在中国,之后来到加拿大的华人,哪怕英语说得再好,西方文化再熟稔,但是本心里还是深深受华人文化影响的。认识了许多西人朋友,喝了很多杯咖啡,却感觉仍旧孤独,这个社会对陌生人格外的友好,但是对朋友却保持着距离。人人都是以个体为核心生存的,所有的事情都喜欢分得清清楚楚。不像是本地出生成长的那些人,有着更多的连结,或者根本就习惯这样的事情,乃至有人举目四望,觉得出国真的是一件需要人耐得寂寞的事情。
老白: 历史和科幻小说网文写手,职场新青年,最老的90后,对码字充满着无限热情和战斗力,热衷社会文化、政治、科技、经济和地产方面话题,有啥说啥。
(BCbay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