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买下温哥华240亩的农场 中国美女的农场主生活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双木子晴:对土地一直有一种情怀,明显地,有这种情怀的不止我一人,比较我更强烈的根本大有人在。小时候有一本读物叫做《秘密花园》,有的是一个孤女寄居在富有的舅舅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弃园,她带上了病弱的表哥与一个乡下小子把这个荒园恢复了生机,也治愈了周围的人,包括她自己。
那个作家本身也有一个温室做写作的地方,不但是写作的人,画画的人也很多喜欢有土地,一片空白的土地就等于一张白纸,在上面布置,在上面种东西,就等于在土地上挥毫了,有美术感的人也普遍喜欢上土地上造景。有一个出身农村的画家说过在他的少年时期,由于从小家道中落,连住的地方也是租的,但当时土地的管理比较宽松,几乎人人可以划地自用。他捡那些拆旧屋的砖围着一块无主的地,在上面种蕃薯白菜或其他瓜菜,收成的时候割下拿回家吃,后来有人在那片土地上建房,就没有办法再用了。
来到温哥华,总算是有机会住有前后花园的独立屋,但美中不足的是当时的前后花园都有太多杂树,拿来种瓜菜也不够阳光。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事的时候,接触一家农场的账目,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咦?做农场可以在这里谋生的吗?后面查查关于加拿大农场资料,发觉这里的农场地税普通偏低,因为政府要支持农业,所以愿意优惠农民。再看看当时自家的地税,啧,一块不算大的屋地加一间几十年的旧房子也估价那么多。在办公室里每天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繁重而枯燥,我问自己,我要这样一直到退休吗?
渐渐地萌生了想经营农场的念头,找了找,列志文与三角洲都贵得碰不起了,而且真心讨厌列治文,过分的中国化兼拥挤,每次去列治文或市中心都满心烦厌,尤其是市中心,空气质量真心差,除了汽车污染还到处一股街友留下的尿臭味,触目之处都是高立的水泥森林,全是冷冰冰,毫无人气的钢根水泥,周围是人声车声过马路的提示声,吵杂是永恒印象,个人而言住在市中心绝对是低品质生活,每次去恨不得快点完成任务走人。本拿比不是没有农场,奈何面积太小了,大多数都是少于1英亩,而且选择很少,价比性不高。素里市也炒贵了不少,地方不大却价格不菲,一个比一个会出价,看了看又下不了手,慢慢地眼光瞟了向兰里。
亚伯斯福市太远了,而兰里刚好是可以接受的距离,我们当时立下的底线就是比兰里远的一律放弃。Pitt Meadows也去过,但城市系统没有兰里成熟,兰里是购物超市商场都齐备的,而且这个城市很大,农场选择比较多,面积大的也比较普遍。
做梦也没想到最后会买了一个超级大的农场,一共40.58英亩,整整243.48中国亩,二百多中国亩,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我到现在也不太搞得懂。当初看兰里的农场时,大部分的不是5英亩就是10英亩,难得遇到一个那么大的,就买了下来。
那个农场前面有一半是草地,后面一半是小矮山,当时想买的其中一个诱因就是觉得有一座山是自己的,感觉好酷。那么山不高,可以开发做梯田,更妙的是那座山里有山泉,其中一个泉口被密封,然后直接导入住宅屋内,是传说中的山水,市面上卖的矿泉水的Ph值合格为6.5,然而我们的泉水Ph值是接近7的,连验水的公司也夸水质好。也就是说在外面市场上别人要花钱买一瓶瓶矿泉水喝,而我们用那种水来洗澡,洗碗,洗地板,还有冲厕所,好像有一点小奢侈。
除了山泉源,农场还有溪水,那些溪水都是清澈见底,偶然有野鹿来小溪喝水,没错是小鹿,在温哥华看不到,却在兰里看到了。山脚有一个小溏,里面有鱼可以钓。
之前听人家说住宅的背后要比前面高,风水才好,后面有小山,够高了吧?还有山有水,不过这个农场的前面也有一座山,而且山顶分叉成两个小尖顶,像一个笔架,家人开玩笑说那么像笔架,家人会出文人吧?反正那么文人一定不是我。
从书房与睡房的窗口望出去就是一幅画,在四季变化中各具其美,清晨时分,白雾环绕的山头像仙境般。冬天时,山头与农场都蒙上一层白茫茫,完全可以做名信片。有雪的黄昏更是绝美,那个就是晚霞映雪的写照。
那个农场原本就是牧草场,那些牧草是用来给牛羊,我要么是买铲草车与打草包车,然后自己卖草包,要么先租给别人收割牧草,让别人出人工与机器。铲草车与打草包车都很贵,我不打算做牧草,也不想投资买那些机器,所以选择后者。租客割好草后,卷成一圈圈后,在农场上留下一个个圆圆的草包。
一租了出去,农场就享有农业地税的优惠了。我一直琢磨着该种什么该养什么,先种一些东西试试。先划了一小块地方种瓜菜,谁知用了那么小土地面积,长出的东西数量之大出乎意料,那片土地太肥了,完全不用肥料的情况下,那些瓜的尺寸看过的人都说没见过那么大的,尤其是青瓜。
种下的东西包括南瓜,鱼翅瓜,青瓜,青椒,红椒,地瓜叶,茄子,秋葵,节瓜,葫卢瓜,小蕃茄,每样都丰收,省下了不少买菜钱。除了瓜菜,农场也有一批水果树,有蓝莓树,水蜜桃,奇异果,全部都在完全没有肥料又没有淋水的情况下,长得硕大无比,蓝莓有些大得比硬币还大,又结实又甜。还真是一块宝地。
因为地方大得好像用不完,种的花也比以前住独立屋时多了许多,尤其是一到春天,百花齐放那种盛况,看得人眼花缭乱。春夏时,草地中有很多蒲公英,我摘了新鲜的蒲公英的叶子用来煲汤,清热解毒,还挺好喝的。
至今为止,只买了一个铲草车铲草坪,一个拖拉机打理农场,政府为了支持农民,允许农民免息买农用拖拉机,也可以用便宜一点的价钱买拖拉机的油。
在地里干活时,邻居家那只整天傻笑的狗会跑来跟来跟去求关注求摸摸,一旦心软理它一下,陪它玩一下,它更会每次都来死缠烂打,怎么骂它,它都不会看眼色滚开,扑过来又抱又亲又舔的,烦死了。不过那只地主家的傻狗会闭着眼睛享受农场里的微风,乱入了农场的背景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一把蠢狗放上朋友圈,就有人说有一个农场与一只会微笑的狗就是最大心愿了。好吧,只好承认这只蠢狗的还挺有魅力,居然可以变成了别人愿望的一部分。
说到邻居家的蠢狗,也说说周围邻居,起初想搬到兰里这种地方,应该周围都是穷白人,可是现实与想象的相差了太远了,我以前住在本拿比周围邻居是打工仔,而现在我是四邻皆富,后山旁边的邻居是韩国上市公司上亿美金身家的CEO的物业,那只汪星人的汪爸是一个有很多土地的土豪,随便动一个工程已经上百万加币起跳,还有其他社区内周围的邻居全是大地主,有些土地太大了,干脆买私人小飞机播种,豪宅泳池是小意思,有一个白人邻居跟我聊天时知道我家的尺寸时还说面积怎么那么小,才40多英亩,原来他家的是100多英亩,也就是600多中国亩,小巫见大巫了。原来我家才是周围社区最穷的,搞不好那些豪邻们在想怎么社区来了一家穷酸土包子,low爆了,把我们层次都拉低了。
其实那时要买农场也有一个因素,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现象,华人 在大温地区买农场已经成了一个热门动作,华人本来就喜欢土地,有一句中国俗话就是有土斯有财,中国内地一味践踏良田来无止境地开发城市与重污染,再加上特有的土地制度,令近代的中国人在海外买农场日渐风行,他们的心态就是要在外面实现地主梦,更有甚者是买来种农作物出口回中国的,因为中国已经依赖进口粮食,它的可种土地已经不足了。2016年7月弄出了一个针对海外买家的15%海外物业转让税之后,本来就地大为王的农场物业不败反胜,如火上浇油一般,以致现在想买一块好地都不容易,因为那个15%不包括农场与商业地产的,这样子更催生了海外买家专注投资商业楼与农场了。
再一个就是地理因素了,BC省是全加拿大最温暖的省份,而这个省份却有7成是山地,3成是平地,平地之中是农场的土地本来不多,近代因要发展城市来应付移民进来日益增加的人口,更要把不少农场改了功能来建密集式住宅或商场,BC省内的农场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无论无何,我起码在一生之中总算是体验过了住农场的生活了,希望日后可以进一步积累更多农业知识,增加农业收入,自给自足。
双木子晴:大家可以叫我子晴。我2005年移民加拿大,现居兰里,从事农业,是一名且读且耕的农民,叫农女比较诗意吧?(自我陶醉模式又开启了)享受大自然,讨厌都市喧闹。
我喜欢阅读写作,文字能使我喜悦,写东西时可以忘记一些不快乐,怀着小说作家的梦,现在开始进行小说创作,希望能尽快发表处女作,作品能成为影视IP就更棒了(又在做梦)。爱摄影,喜欢分享自认为好看的图片,爱旅行,也爱写游记以供他人旅行时参考,开始学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办画展。
一生爱猫,发愿有生之年在BC省内为弃猫成立一个基金,挽救省内无数可怜的喵星人。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