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心中的纠结 如何战胜自己旧有的教育思维模式
(原标题:移民心中的纠结——做父母的如何战胜自己旧有的教育思维模式)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朱敏怡:说起人到中年还移民的我们,其很大一部分程度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方面为了摆脱国内应试教育的盲目领跑,另一方面也是让孩子有宽松的大环境自由成长,所以,我努力地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个性发展,希望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可是渐渐地我发现,那种刻在我骨子里的望子成龙的理念还是那么顽固,外界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我的内心就开始不那么淡定了。
事起微信朋友圈的几个视频。其中一个朋友转发的视频里的一个5岁的小女孩,已经会背诵《论语》,《大学》,《中庸》甚至《黄帝内经》,而且在采访她的时候,她对答自如,头头是道,完全不怯场,让人看了无比羡慕,这又是个“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另一个朋友转发的一个视频是一个10岁男孩的演讲,那种从容不迫的台风,那种掷地有声的气势,无不让人感叹。看完视频后,让我的心潮又开始涌动。
次日,看着在沙发上看电视的8岁儿子,于是有了如下的对话:
“儿子”我装作轻松地问他,“你将来长大了有什么理想吗?”
我靠近他旁边坐下来,接着提示他:“我的意思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有没有你特别有兴趣想做的事情?”
他突然很认真的看着我说:“我想养鲨鱼和蛇。”
估计小子没明白我的意思,所以我接着诱导:“当然,养宠物是你的自由,但是那是属于爱好,不属于理想的范畴。理想是自己对自己未来的一个设想,想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成为科学家啊,建筑师啊,宇航员啊等等。”
“一定要成为那样的人吗?”他看了我一眼。
“噢,那倒也不是,我只是个比方。我的意思是你现在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设想?这个设想就是你的目标,慢慢去实现它。”
“我要是说没有呢?”他看着我
我不得不清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维,仍然在做着最后的坚持:“是这样啊,我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们老师都会问我们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有些同学说当工程师,有些说当科学家,也有些说当军官。我只想知道你有什么理想吗?”
他转过头望着我,平静地说:“妈妈,一定要成为你说的那样的人才算成功吗?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不可以吗?”
一刹那,我语塞了。这,难道不可以吗?那一刻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着要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尽管自己知道自己并不一定能成为那种成功的人,但也从不会直接说自己想成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不管是写作文还是上台演讲,一定会把自己的伟大理想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感觉未来一定会实现,至于是否有实现的那一天暂且不管,起码当时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现实的是,在我们长大后,周围的同龄人中几乎没有人成为精英或者行业的领头人,大家都只是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普通人。
并不是说平凡的普通人就可以不努力,不用功,而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就已经有职业等级的区分。正因为有这种潜在的约定俗成的划分,也就有了大家心中所谓理想的模式。如果孩子的理想在模式之内,我们就会认为他们是有出息的;如果孩子没有理想或者在模式之外,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平庸的。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很不公平,这就相当于人为得给他们设置未来,只问结果,至于过程他们是否喜欢那不重要。
而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就目前小学而言,没有老师教导过“如何从小树立职业目标”,学校根本没有灌输过职业的区别,周围的环境也没有给他们一种职业等级的概念。所以目前在他们的心中,任何职业都是新奇的,都是有特点的,他们心里没有觉得做哪一行是特别值得骄傲的,做哪一行是没有底气的。如果一个小学的孩子说他将来要开公共汽车,要开垃圾车,这里的老师和家长不仅不会纠正他的“理想”,反而会饶有兴趣地问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说出他目前对这种职业的好奇度在哪里,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想法还不成熟,不需要盲目地过早地去为他们设立什么目标。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任何职业都是被尊重的。
诚然,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动力,是为之奋斗的方向,这,并没有错。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能用一颗平常心去真正接受自己孩子的个性,去欣赏和肯定他们的努力,去尊重他们的喜好,去坦然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同时不拿他们和别人比较。也许他们的未来并不是我们设想的那样,也许有一天他们真的只是从事平凡而普通的工作,那我们是否也能自豪地跟别人说:“这就是我的孩子,我为他骄傲。”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那年在公车上听到的对话。两个西人妇女在交谈, 其中一个问另一个的孩子现在在做什么工作,被问的女士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的儿子,她儿子现在是一个电工,管理和维修电线杆上的电网,他毕业后一直从事这份工作,她觉得她儿子太了不起了,不仅工作出色,而且家里的带电的电器他都能维修,她太为他骄傲了。她的眼神充满了对儿子的赞许和欣赏,从她眼中透出的那份母爱的光芒,我至今难忘。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自信心和面对困难克服的勇气,而不是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成绩上。当具备这些品质以后,即使未来他们真的平凡而普通,他们也会有在风雨中笑看人生的能力,这就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因为相比于天才,那些资质平凡却仍不妥协,在黑暗中目光明亮的平凡者,更值得称道。
朱敏怡:70后妈妈,09年离开体制内移民加拿大,享受写作,画画,做手工的乐趣,找到自我的方式,自得其乐。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