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村人回国感受“中国式耐心”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芷语:朋友到南美旅游,学得一个词:“Chinese Patience”,说是中国式耐心,实际上是指非常没有耐心,做事求快,总是很着急的样子。他说听完当地人这么描述后竟然无力反驳。焦虑的中国人,已经将他们的不耐烦传染到世界各地了。

  我也来说说我回国的感受。

  有一天去煎饼摊买饼,我们想吃没有涂酱的原味饼,老板说:“那可要等等,还要一会儿”。我们很虔诚地站在小摊前,盯着煎锅的眼睛里闪着吃货的光芒,答:“没事,我们不赶时间。”老板居然感慨:“我见过很多人,他们都不赶时间,但很少人愿意等,一分钟都不能等,不然他们就买别的东西吃去了。”

温村人回国感受“中国式耐心”

  有关耐心,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中国开车。单向三车道的马路可以并排挤五辆车,只要你的车距离前车稍有距离,旁车就马上要插过来;如果你把温村开车习惯带过来居然还礼让行人了,马上就可以听到后车的叭叭声。

  在路上,每辆车都显得好着急,似乎慢一点就错过了几个亿。通常稍微好一点的车“脾气”会更大,如果一辆“上不了档次”的车在路上磨磨叽叽的,后面通常会有一辆比它高级一点的车朝它“叫喊”,然后适时被超越,留一个耀武扬武的屁股。

  在路上被叭过之后,到达目的地可能还要经历一次耐心大考验。小窗口那张扑克脸冲着你喊:“快一点咯,没看到后面这么多人?”打电话到某单位咨询,那头第一声就是“什么事?快说!”气势上就战胜了你,于是小心翼翼,精炼用词,不敢说多两句废话。

  就连买东西你都未必可以精挑细选。“请问有黑色的吗?”“都在这里!”“那这是什么码的?”“均码!”“可以试一下吗?”“不能试!不还价!不退货!”另有一个连锁店的小姑娘,我问她产品情况,不熟悉;我根据我的理解与她讨论,她说:“好吧,随你怎么认为。”我有种错觉,我是回到了供不应求的计划经济时代……

有意思的是,在国内住久了,自己也逐渐失去了耐心。有时候带孩子出门,人挤人已经消耗了不少体力,而人行道上连婴儿车也不好推,还有各种潜在的危险需要提醒你那个正在叛逆期的熊孩子注意,有时候真的忍不住放开嗓子吼:“慢一点!别乱跑!脏!别乱碰!危险!别乱踩!过马路看车!”。咦,以前的耐心到哪里去了?为啥就是没办法从容一点?

  渐渐地,我这个村民也变成了一个焦虑的城市人,享受着这个城市的发达和便利,也感染着它的无耐心综合症。

  怎么会这样?

  因为不能慢。

  地铁到站,车门一开,要下车的人如果慢了,就会被蜂拥而至的上车人潮堵住下不来;去医院看病,你慢一点,可能就挂不上号;就连带孩子去海洋世界,碰到有表演,稍微慢一点,就没有座位。往大的讲也是,机会开始出现时,你只要慢了一点,就抓不住;创业的,发展慢了一点就面临出局。

  当资源有限的时候,争抢是本能,何况还有一些不公平引发你的烦躁、消磨你的耐心。

温村人回国感受“中国式耐心”

  去医院看病其实也可以不用排一上午队,如果你有熟人;去银行办事也可以不用等太久的号,如果你是VIP;你也无法太讲规矩,因为礼貌开车的会被别人叭。

  在人生规划上,你还想跟国外的孩子一年在上大学前到处玩来个“间隔年”?“出名要趁早”,出来谋事也是,说不定风口就已经转了政策已经变了,最后你看着你的同学谋得良位而自己还在求职大军里挣扎。

  很多国内的朋友说,生活就像上了高速,你必须得快,因为慢了是危险的,甚至需要付出代价。你可以选择去南山采菊,但你的孩子还是要面临班级名次的比拼、要考好的学校、要学各种才艺;你希望你的父母辛苦一辈子可以体面一点地安度晚年,住好一点的房子,吃更安全健康的食物。这些责任感会推着你,促使你踩下油门,一路飞奔。

温村人回国感受“中国式耐心”

  所以很多海归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很多移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回去。

  在温村生活了十多年的K不久前回国探望外婆,她到的是广东的一个小镇。K说:“小镇明年有高铁了,公园的沙石路变成了利索的水泥路,河道两旁都是有电梯的高楼,而我只认得外婆家附近的路,一条不到10米宽的小马路。我和外婆花了10分钟才过到对面,颤抖在大巴和货车之间的小缝隙以及小汽车和摩托车之间的小缝隙。可惜没有一辆车缓行。希望哪天我们再来这里,地上的斑马线会更有存在感,人的生命也一样。”

  是啊,人很容易失去耐心,但拥有耐心、宽容以及从容安定却并不容易。希望身在温村的你,不会成为那个“世界上最着急最没耐心的地球人”。

芷语: 新闻出身的80后。有事没事码个字,专栏一写已十年。报纸记者、编辑,也做过杂志、电视和新媒体。变的是工作形式,不变的是人文情怀。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