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元店说 bye bye?

温哥华港湾+-

跟一元店说 bye bye?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芷语:很久不曾光顾一元店,那天突然想买包针线,走进Dollarama,发现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东西是1元了,最低价格已经上调至1.25元。

  其实它已经涨价很久了。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1元的东西悄悄了涨了2毛5,变成1.25元,店里也增加了许多稍微“高级”点的产品,定价有1.5元、2元、2.5元以及3元,商品种类更为丰富。

  作为草根,一元店曾经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想想刚刚移民过来,打着累脖工挣着几块钱的时薪,每花出去一分钱都要用小本子记好,心里还会暗暗折算成工作的时间:一套碗具,要站两个小时,一个咖啡杯,要站半个小时……这个时候,走进琳琅满目的一元店,小到针线,大到家居用品,它都有,而且都不过一块两块钱而已。

  于是很兴奋地为我那老旧的出租屋添置了衣架、各种收纳筐子、厨房墙壁贴纸、防滑抽屉垫、小砧板、垃圾袋、漏斗、烘焙工具……好吧,基本上要用的生活用品,只要一元店能买到的我家都有……买完还觉得很高兴,觉得自己真是个会过日子的贤惠主妇啊!你看看其他店子,一个垃圾桶要45刀?哦,站五个小时。

跟一元店说 bye bye?

  几年后,我和外子告别出租屋,搬到自己的小公寓。经济上也开始好转,可是我的习惯却没有改变。在布置新家时,看到家门口就有dollarama,又屁颠屁颠地过去买了一堆。外子有不满,我还振振有词:“房贷加车贷,过日子不容易,能省就省点呗。”

  结果?不用我写下去大家也可以知道。好的东西,稍微贵那么一点点的东西,和廉价商品的区别并不仅仅质量,也在乎给人的美好的感受。一元店买的,很多东西寿命不长,用着脆弱,每次用的时候好像也在提醒:我来自一元店,我就是廉价……

  其实,在自己可负担范围内买一件让自己喜欢的产品的代价只比一元店高那么一点点,有时候贵在质量,有时候贵在设计。因为质量更好,用得更久,实际上更省钱。最重要的是:你每次使用时,都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份愉悦的心情,这可是钱买不来的。

跟一元店说 bye bye?

  年龄越大才越发现,东西少一点、精一点,生活更优质。衣橱里完全不需要那么多淘宝装,几套经典款,优质做工,才更能穿出格;超市里买一送一的东西,看着实惠占了便宜,其实是让你根本不会用的廉价货占了你的空间;今天因为这个杂牌子打折给买了回来,明天就发现它很鸡肋……生活的质感就一点点被这些廉价物品蚕食,以为省了钱的自己最后发现:搞得这么Low,花的也没见少。

  美国作家艾伦 拉佩尔 雪尔在《廉价:折扣文化的惊人代价》一书中就阐释过这样的现象:一般人对折扣商品都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情结,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购买折扣商品,但这样的选择代价却是惊人的。

  因为消费者追求低价,工厂纷纷迁移到劳动成本低的市场,工匠主义被牺牲。加上血汗工厂不关心工作环境的危险,也不在乎商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持久性,等于消费者用行动投票,默许劣质产品的存在。作者还指出,廉价商品、大型超市、大卖场等,很可能就是让我们生活质量不佳、收入萎缩的原因之一。

跟一元店说 bye bye?

  作者认为,买廉价品影响的不只是有个人的生活质感,同样付出代价的还有整个社会……

  书中观点多少有点极化。社会已经完成其工业化步骤,我们无法倒退到手工艺时代。经济窘迫的人也需要一些可负担的生活用品,留学生来几年就要回去,很多无法长期拥有的用品其实够用就好。

  只是,当你的生存及生活能力已经提高时,如果可以,别让一元店拉低了生活的质素。于个人于社会,都是一份用心。

  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下一元店Dollarama,别看它只是个买廉价小商品的商品,总部设于蒙特利尔的这家公司是一间上市公司,创于1992年,到现在为止在全加拿大范围内有1038个店面,并且计划在明年1月前再开五六十家。另外,它原来只接受借记卡,现在连信用卡都可以刷了。

18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天朝的东西一样,发明正更新换代快,提高国家GDP

  • 游客屏蔽

    向天朝学习,大量印钞!消灭1元店,让1元店变成百元店,千元店!让国民的消费档次上个台阶!猪脑壳!

  • 游客屏蔽

    回复1楼 一元店对穷人至关重要,便宜,但质量也不差,能用一元买的同样的东西,为何要花好几元买呢?

  • 游客屏蔽

    这种店多了说明这个国家的穷老百姓多了,多了也代表这个国家的政府无能 你想谁会去买那些一次性的东西呢,就是因为穷了才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