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芷语:聊天时朋友问我来温哥华几年,掰起指头细细一算,从2009年登陆至今,一晃已近7年,快得让人不敢相信。婚姻有七年之痒之说,那么人与城呢?这么些年下来的各种酸甜苦辣与磨合,会不会也在安定之余痒上一把?今日,回顾往昔,尽管经历那么多的现实,这座城市给我更多的,却是满满的温暖。

  可以从下飞机开始说起。操一口结结巴巴的英文好不容易过了海关,出来却傻了眼,找不到说好来接机的。手机没有开通国际长途,身上只有几张百元整钞,不会使用公共电话,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提着两个硕大的出国专用大行李箱,坐在接机大厅欲哭无泪。这时候一位华人奶奶问我是不是需要帮助,我的头点得像鸡啄米。后来她用手机帮我拨通了电话,看我落实了才离开。

  我一直记得她的样子,苍白的短发,瘦削的面庞,嘴角一抹微笑。有一回在公车上看到在走到街头的她,一下子就认了出来,可惜没有说上话。

  来了以后开始找工作。坐公车。报的站名好陌生,只好把地图摊在手里,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对。生怕坐过站。旁边是一小哥,问我要到哪里。我把地址给他看,他说,不要着急,我在你后面下车,会提醒你的。又嘱咐我那片是工业区,我要找的地方是在哪里哪里……

      经常,在超市选购东西,会受到一些“指点”。比如一位时髦的白人大姐看我站在那里犹豫,很热心地说:“这个牌子比较适合中年人,你用这个好,还有那个…”买卫生纸的时候一个奶奶说:“今天这种纸打折,比平时便宜好几块呢,质量很好的。”买牛奶的时候也是一个奶奶,要我买两个盒装的而不是那种一大桶的:“同样的牌子,两个纸盒装的加起来就是一升,一样的份量,价格反而比你拿的那个还要便宜五毛钱呢。”

      过来久了的人会习惯一些礼貌,比如走在路上突然收到迎面而来的路人灿烂的微笑,有时候会伴随问候:“Morning”。要进去商场,前面的人会替跟在后面的你拉住门。在电梯逼仄的空间里,不认识的人问候一下手里抱的娃或牵的狗,走的时候会说:“Have a nice day”……这些习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后回国时就特别不适应。

  第三年回国,去医院检查,护士让我在检查床上躺好,我动作慢了一点,看到她一脸的不高兴。让我躺下来一点点,我只是稍微挪动了一下,结果对方开口大骂:“你怎么回事啊,聋了还是怎么的,怎么要你躺下也半天,挪一下也听不见?”

  如果我没有来过温哥华,我一定不会觉得她的话有多刺耳。加拿大的诊所和医院我都跑过,只是觉得慢、效率比较低,但态度却是极好的。好多名人明星来温哥华开讲、办演唱会,也会感慨:“这里的人就是特别特别的温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哥华气候这么好,人也难得激进吧。

  再说生娃那会儿的事。话说我的家庭医生是一位风风火火的老奶奶,平常都是雷厉风行的,我都要习惯她金口玉言了。有一天她一边背对着我写病历一边细细叮嘱了很久,我这边只是嗯嗯嗯答应着,没想她突然来一句:“觉得我好啰嗦的吧?”我这头还没反应过来,只承上应声:“嗯”。“嗯?”她突然转过身:“真的觉得我啰嗦吗?”一副调皮的样子。

  到我临产,她匆匆从诊所赶来,看到躺在病床上痛到已经无法呻吟的我,又看着机器里面显示的几乎无间断的阵痛曲线,过来摸了摸我额头,说:“我等下叫护士给你打吗啡,你乖啊。”

  下午进产房到晚上了开指数还不够,陪产护士很nice,隔会儿问我要不要喝水,有什么需要。为了分散我的痛感,又和我东拉西扯的,15分钟小休前也要跟我说一声,要我放心,说会叫另一个护士过来陪,她15分钟就回来。

  后来生的时候也是她在我耳边各种鼓励,生完后她忙前忙后,不嫌脏累,对咱们华人的一些相对“奇怪”的习俗也表示理解。也不知凌晨几时,她下班了,还特别过来跟我说。再后来轮班到她时,虽然不用负责我,却也特别过来看看宝宝和我。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相信不只是温哥华,加拿大人的共性之一就是善良。乐善好施、喜欢做义工是大多数加拿大人的特质。虽然广收难民一度引起争议,但小艾伦死在沙滩上的照片引起绝大多数加拿大人同情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基督教广传的国度,讲奉献,讲施与,由此塑造的国民性格,在经济还不至于太糟糕的前提下,不会差的。

  所以,去年10月,当安省7岁的小男孩Evan被诊断出无法手术的脑癌,医生认为他无法坚持到圣诞。家人决定为他提前庆祝,结果全城居民都加入了这场温暖行动,让小Evan在11月过了圣诞。他后来真的没能熬到圣诞节,但他已经见过圣诞老人、收到了无数的圣诞祝福。

  温暖的故事很多,而且还会继续延续。我相信每一位移民都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感动瞬间,而且很多时候,是来自并不相识的陌生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一个并不寒冷的国度,是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