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楼价飞涨 成市选焦点 名列全球第二难

明报+-

最不可负担楼房的城市中,温哥华名列全球第二。(陈志强摄)  

  温哥华本届市选中,房屋是否「不可负担」成为了各党之间的激烈辩论议题,看点包括:房价飙涨是否已经失控?房价是否被海外炒家所推高?如何为本地人保存置业「上楼」的机会?如何照顾那些因为房价过高而「屈居」于次等居所的人群?明报记者陈志强

  美国智库Demographia以房价的中位数与该城市收入的中位数作出对比,计算每一个城市的楼房「可负担性」,并为全球360个市场作出比较,发现全球最不可负担的城市中,温哥华名列第二,仅次于香港。该报告在今年初发表,之后温哥华楼房的可负担性问题,便再次升格为选举议题。

  但也有论者指出,温哥华与香港不一样,虽然周边都是行政独立的「市」,但功能上已经组合成为一个「大都会」,住户其实有多种选择。温哥华楼价固然高,但大温区域内房价十分参差。在新西敏、本那比、素里及高贵林,都可以找到不超过30万元的二房甚至是三房单位。也有论者指出,住户收入的统计数字可能比实际偏低,因为不少人没有申报灰色收入,比如是海外收入、或是地库租金等。

  无论如何,房价高涨,已经成为温哥华市选的其中一个主要议题。让问题增添争议性的其中一种论调是,温市楼价被外来炒家所推高,并不是内部需求所引起,虽然各政党都避免说海外炒家来自哪个国家或是哪一族裔,但部分媒体已经在渲染是华人所为。

  谭秉荣建筑事务所的城建专家甄瑞谦(Andy Yan)所作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温市中心高豪港(Coal Harbour)的住宅大厦内,有23%单位常年空置。

  进步选民联盟便提出向经常空置的住宅徵收额外税项。无党派协会(NPA)则说,如若执政,将对海外买家炒卖温市房产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找出海外买家对本地楼房市道的影响有多深、多大,是否左右了温哥华的房价?该党的市长候选人赖普德(Kirk LaPointe)便说:「不能靠道听途说制定政策。」

  争取低收入民众选票的进步选民联盟连番发炮,矛头直指执政的伟景温哥华(Vision Vancouver)。进步选民联盟抨击在伟景治下,楼价出现失控飙升的现象。又质疑伟景温哥华与地产发展商的关系密切,暗示伟景有偏帮地产发展商之嫌。

  争取连任的伟景市议员候选人郑文宇便反驳称,地产发展商不仅不是问题的根源,而且为压抑楼价飞涨提供解决办法。没有地产发展商兴建柏文大厦,温哥华楼房供不应求的现象只会更加炽热。他认为,本地楼价高涨,最主要的原因的土地供不应求。他指出,伟景温哥华执政期间,也不是听任发展商胡乱开发,而是加添规限,比如是要发展商增加两房及三房单位的比例, 让更多家庭有地方可以居住。

  伟景温哥华的政纲便包括增加两房及三房柏文数量,规定大型住宅建筑必须包含35%的「家庭适用单位」(原本只有25%)。新西敏市府也在考虑推行类似规定,新住宅大厦必须有20%是两房单位,10%是3房单位。

  另一方面,统计数字显示,温哥华住户中,有超过一半是租客。各政党也没有忽略,向这一重大票源拉票。

  伟景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宣布,假若伟景再次掌政,现有创造出租单位的政策将得以延续,未来4年将引入4000个新出租单位。

  进步选民联盟的市长候选人王璐却认为,出租单位不等于可负担单位。她说,一个月租1800元的一房单位不能算是「可负担」。该党更提出,要引入法规限制业主驱赶租客。

  西门菲沙大学城市研究系的教授霍尔登(Meg Holden)估计,温哥华每年对新房屋单位的需要大概为3000个,假若市府真的能够履行承诺,每年提供额外1000个出租单位,未尝不可以纾缓房屋的需求。

  此外,伟景温哥华又主张通过新建立的「温哥华可负担房屋署」(Vancouver Affordable Housing Agency),在2021年之前,动用市府及伙伴拥有的土地,修建2500个可负担房屋单位。「可负担」的定义是在房屋上的支出不超逾住户收入的30%。

  进步选民联盟认为,应该由市府兴建并拥有可负担房屋。并向空置住宅以及150万元以上楼房徵收附加费,提供金钱,兴建可负担房屋,并承诺每年增加800个可负担房屋的单位。

  无党派协会则在政纲中指出,增加长者与家庭的住宅单位,放宽木结构楼房的高度限制,增加微型柏文单位,让首次置业者有机会「上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