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市补选结果:沈观健所属ABC党受挫

都市网+-

温哥华市议会于周六 (5日) 举行补选投票,以决出两个议席谁属,晚上投票结束后立即进行点票。

截止周日 (6日) 凌晨1时,选举结果明朗化,代表COPE的奥尔 (Sean Orr) 暂得34.448票领先,代表One City的马洛尼 (Lucy Maloney) 暂得33.732票仅次,两人有望赢得议席。

暂居第三位的是代表TEAM出选的前市议员哈德威克(Colleen Hardwick),暂得17.352票,似乎难以翻盘。

市长沈观健 (Ken Sim) 的执政ABC党遭受挫败,两名候选人史丹 (Jaime Stein) 和凯尔斯 (Ralph Kaisers) 可能双双落败,票数更被对手抛离,暂时分别获得9.267票及8.915票,分别居于第六、七位。

最新点票形势 (截至4月6日凌晨1时):

昨天投票人数创温市补选新高,多个票站全日都挤现人龙,除了或与当局的资源和部署有关外,也反映选民投票意欲高涨,可能希望借此向市政府传达信息。

沈观健所属的ABC党于2022年市选大捷强势上台,在温哥华市议会、公园局和学校局的所有候选人皆当选,相对之下,周六的补选结果对该党来说无疑是一次挫折。

沈观健周六晚在点票仍在进行中的时候向支持者表示:“尽管今晚的结果未如我们所愿,但我们仍期待与两位当选的议员共事。”

温市补选结果:沈观健所属ABC党受挫

此外,三个偏左政党COPE、OneCity和绿党,各派出了一名代表参选,前两者交出了亮丽成绩,预料可瓜分两个议席,绿党的雷尔耶 (Annette Reilly) 则可能落选。

市府表示将于周三 (9日) 公布补选的官方结果。

0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AI Grok3: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和政治背景出发,分析加拿大华人社区的态度变化原因。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逐步解析: ### 早年加拿大华人反华的原因 1. **历史背景与移民来源** 早年(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移居加拿大的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南方(如广东),许多是劳工阶层,来到加拿大修建铁路或从事低收入工作。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的动荡阶段,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战乱频发,这让许多海外华人对祖国政权产生不满。同时,海外华人长期受到种族歧视(如加拿大的“人头税”和排华法案),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祖国的疏离感,认为中国政府无能,无法保护侨民。 2. **意识形态对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冷战背景下,西方国家普遍反共,加拿大也不例外。许多早年移民及其后代受到西方宣传影响,对共产主义持怀疑或敌对态度。特别是来自香港、台湾或东南亚的华人,往往更认同反共的中华民国,或对大陆政权持批判立场。这种意识形态分歧使得“反华”情绪在早期华人社区中较为普遍。 3. **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早年华人移民在加拿大面临严重的种族隔离和社会排斥,他们在努力融入加拿大社会时,可能刻意与“中国”保持距离,甚至公开反对中国,以证明自己的忠诚和“加拿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