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创16年新高 地震或致美元走弱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受日本大地震影响,日经指数盘中大跌,截至8:34,日经指数报9758点,跌4.82%或494点,创11月5日以来最低水平。其中,日产汽车跌13%,至695日圆,索尼股价跌12%,至2,466日圆。

  

美元兑日元继上周五大跌后,今日亚洲交易时段继续大跌1.2%,最低报80.63,接近16年新低,日元创16年新高。

  商品市场方面,纽约原油4月合约亚洲时段大跌1.5%,跌破100美元大关,最低报99.18美元。

  在亚太汇市周一的早盘交易中,日元对主要外币的汇率普涨。上周五一场剧烈的地震袭击日本,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

  一些交易师指出,市场人士都在观望美元对日元汇率是否会跌至80日元的关口之下,因为这可能引发日本央行采取干预措施,防止该汇率跌破1995年创下的79.75日元的历史低点。新西兰银行的汇市分析师琼斯(Mike Jones)表示:“市场非常警惕美元对日元汇率跌至这一水平线之下将引发干预。”

  目前,地震海啸对于日本经济的冲击还没有明确的量化估计,我们只能对相似案例进行类比做出粗略的估算,并且对地震的经济影响进行定性的分析。

  总的来说,地震对于居民财产、企业资本和基础设施存量将带来巨大的损失,不过为了对上述存量进行修复,必然需要包括GDP(国内生产)和进口(外部需求)等流量来回补损失的存量。因此,除了在地震当季GDP增速会受到冲击以外,在历次地震之后都能够观察到GDP和进口的稳定甚至飙升。

  日元坚挺或致美元走弱

  从本次地震发生后,目前美元兑日元的走势来看,日元汇率只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出现了贬值,但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大幅升值。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央行备有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要求日本央行出口支持日元汇率,这不仅有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避免超跌造成的银行体系外债飙高,而且也能够令日本在灾后重建进口原材料、机械设备时付出更少的成本。而从中长期来看,灾后家庭、企业和政府都需要汇回大量外币资产以支持灾后的必要消费、资本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末日本央行对于日元过快升值的态度来看,不排除本次干预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尽管日元升值的趋势将会存在,但是本次在持续时间和幅度上可能会相对较小。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在日本突发事件的影响下,美元短期内的上行将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对大宗商品而言,总体上我们认为短期可能会受到市场恐慌情绪的影响出现回调的现象,但是之后灾害后的重建反而会给金属材料等带来需求上的支撑。一方面,在之前的部分我们已经提到,从阪神地震的情况来看,仅地震当期的GDP同比出现明显下滑,而之后再重建期经济的同比增速甚至超越了地震发生前,进口额的产品结构上也比较明显,原材料和金属材料的需求也出现一定时间的扩张,因此从商品属性上来说,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

  期待三四季度的反弹

  为了估算日本国内的财产损失,我们选取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震级较大、经济损失明确的历次地震。考虑到日本的抗震能力较强,而且我们采用的是智利政府估计的经济损失,存在为获取高额援助而高估损失的可能,我们认为日本此次地震海啸的财产损失可能会小于智利地震损失占GDP的百分比。结合各次地震海啸的情形,财产损失可能占GDP的3%-5%,按照去年日本GDP为4791791亿日元的规模,整个财产损失在143753.7-239589.5亿日元。

  我们从历次地震海啸造成的影响来看,其对于GDP增速的影响时间有限。历次地震都会存在大量的经济损失,特别是作为存量的财产、资本的损失。那么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就需要增加投资来修复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因此作为流量指标的GDP非但不会受到存量财产、资本损失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因为重建的集中建设而增速上升。

  在大多数案例中,地震当季的GDP一般都会出现增速下滑甚至出现衰退,但是在震后往往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弹。如阪神地震发生的当季GDP同比下滑1.3%,但是随后两个季度GDP同比增幅扩大至2.4%。而2010年2月发生的智利中南部地震/海啸,其发生当季GDP增幅同比下滑1.58%,但在随后两个季度GDP同比分别为6.59%和7.02%。

  结合上面对于历史情况的回顾,我们认为,日本一季度的GDP将会受到影响,而由于临近二季度,所以二季度的GDP也很有可能因此遭到负面冲击,这对于四季度刚刚经历衰退的日本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我们预计在三、四季度,日本的GDP会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获得强劲的上升。

  进口需求激增下的结构差异

  前面提到,除了利用国内生产流量回补,进口流量的回补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一方面,国内产能在震后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震后需要在短时内修复大量的基础设施、企业也需要迅速恢复产能,这样依靠本国本身的生产能力就无法迅速提供所需要的物资。在观察到震后GDP增速上升的同时,也能够发现受地震打击,该国的进口在震后也会出现飙升的情况。

  结合前面提到的各次地震案例的对比,我们认为印尼海啸和智利中南部地震引发的地震和海啸与此次日本东北地震具有较大的可比性。我们将震后实际进口额减去趋势进口额,测算的印尼海啸以后进口多增加约69.5亿美元占GDP的0.98%,而智利的进口则多增加31.05亿美元,约占GDP的1.56%。那么利用0.98%和1.56%的比例,大致计算出本次日本地震海啸引起的进口增加大约为536.5亿美元到853.98亿美元之间。

  那么地震之后进口产品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这里借鉴阪神地震时期的情况进行分析。从阪神地震来看,进口急剧增加的产品主要有原材料、机械设备,而进口出现下降的行业包括交运设备、家用设备等。

  首先来看进口急剧增加的产品。短期内飙升的进口产品主要是原材料和金属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在震后的2月急增68.6%,但在一个季度之后,这两类产品的进口增速迅速回归到正常水平。

  而中长期来看,进口急剧增加的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机械设备的进口同比增幅略有放缓,而到95年6月开始日本对机械设备的进口增幅才开始大幅飙升,并连续1年左右增幅维持在40%以上。

  再看进口回落的产品。从进口大幅回落的行业来看,主要是交运设备和家用设备。前者很可能是因为交运设备产能下降导致的对上游产业零配件的进口需求减少。而家用设备的进口在震后短期内进口同比增幅严重下滑,但是其进口低迷时间短于交运设备,在95年三季度,家用设备的进口增速就开始反弹,但是没有回到地震前的水平。这一方面可能与交运设备一样因产能受损,零配件进口缩减;此外,地震救灾阶段的GDP多为企业和政府投资形成,因而不会对劳动力收入形成明显的修复,因此可选消费有所下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