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谜团待解 清华女生朱令中毒案始末
600)makesmallpic(this,600,800);" />
编者按:朱令全名朱令令。是吴朱明新与吴承之夫妇的幼女,”朱令“系亲朋好友对其的昵称,由于”朱令案“已成约定速成说法,本文对此不作修改。
清华大学女生朱令19年前的中毒案,因近日复旦大学投毒案有了新的发展,近日中国网友为她发起重新调查连署,本已遭遮罩的敏感词6日已可搜索到,中共党报也刊文质疑谁是凶手,而朱令的母亲朱明新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现在没有任何人告诉她已结案,仍会要求给个交代。朱令的父亲也表示,想知道真相。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让沉寂已久的清华大学朱令案再度成为热门话题。199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离奇发病,后被证实为稀有的“铊中毒”,导致她全身瘫痪。警方曾锁定凶手就在朱令“身边”,但最终此案不了了之。19年来,有关“谁是凶手”的各种猜测和传说,坊间从来没有间断过。
朱令的母亲朱明新女士6日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被认为是官媒“解禁”报道朱令案的信号。朱明新回忆,1995年3月9日,在协和医院李舜伟大夫当时就高度怀疑是铊中毒。当时朱令的舅妈到清华报案,要求老师把宿舍封起来保护现场。但老师说有困难。后来,派出所说朱令宿舍失窃。
朱母:挺恨投毒者
她回忆:“1994年4月28日报案,到6月份放假,我特别着急,一直打电话问。侦破小组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努力工作。到10月份,我就更着急了,他们回答,能做的都做了,现在只剩下一层窗户纸了。”中广网报道,朱明新说,在和办案组的接触中,“他们始终说在办,但没告诉我结案了”。
600)makesmallpic(this,600,800);" />
朱明新说:“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没有得到一个答覆。”她说:“朱令是我的孩子,而且是好孩子,风华正茂的时候差点就没命了。我挺恨投毒者的。假如朱令没有中毒,她会做得很好。对未来,我就希望她能康复得好一点,原来还希望发生奇迹。”现年72岁的朱明新已是满头白发,她说“对未来,会继续申请资讯公开,希望能有一个结果,给朱令一个交代。这是我一个特别重要的期望。”
朱父:很想知道结果
“没必要重新启动(调查),实际上材料已经非常多了,我觉得真相(已经)公开了,结果实际上很清楚。”此前的4月28日,朱令父亲吴承之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最希望“把真相告诉我们,我们很想知道结果。”吴承之认为,警方在之前的调查中,已经有了结果,但没有公开。吴承之说,由于案件早已办结,他们多年来一直在上访,并且申请了资讯公开。
根据中国公安部2007年9月的一份给政协委员的复函,因为直接证据不足,1998年8月25日北京市文保处结办了此案。吴承之称,虽然辗转得到这份回函,但警方至今未正式通知他们已办结此案。
600)makesmallpic(this,600,800);" />
600)makesmallpic(this,600,800);" />
“永远活在23岁”
19年过去了,中毒后捡回一命的朱令,100%伤残、全身瘫痪、双目近乎失明、大脑迟钝、100公斤的体重和基本语言能力丧失是她目前的真实状况。对于逝去的时光,1973年11月24日出生的朱令似乎毫无记忆。她还停留在中毒发生之前,如果问她多大年纪了,她会吃力回答:23岁。
19年来,社会舆论对于朱令的关注,多年如一。2013年4月19日,《南方都市报》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据称在2005年底破解孙维私人电子邮箱的电脑“黑客”,获取了网络流传的据称是孙维发给关系者的《发帖指南》之原始文档。2013年4月25日,主流媒体开始大肆报道朱令案。《齐鲁晚报》6日刊登专访,讲述朱令案背后那些守护“伤疤”的人。据报道,朱令铊中毒的后遗症是膈肌麻痹,右肺严重萎缩,唿吸功能虚弱,“肺缩得只剩下拳头大小了。”
朱家两姐妹 先后遭噩运
清华大学中毒案受害人朱令,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份子家庭,父亲吴承之,母亲朱明新。回过头来看待这个家庭,难免会为朱家人的命运感慨万分。因为,朱令还有一个比她大四、五岁的姐姐吴今——北京大学生物系学生,1989年4月在野三坡春游时意外身亡。
关于朱令的生平,网上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朱傢具有“高干背景”。朱令(随母姓)出生在北京,户口本上全名朱令令,因为习惯问题,一般都称她为朱令。家里有一姐姐吴今(随父姓)。
根据IBTimes中文网见习研究员姜炜整理的“朱令案”大事年谱,朱家亲友曾忆述:“姐姐吴今以前的名字叫吴瑾,出生时只有五斤重,吴今是五斤的谐音;妹妹原来叫朱玲玲,随着姐姐的改名,也改为朱令,意思是今多一点。”
据介绍,姐姐更漂亮一点,妹妹身材高一点,姐妹俩各有千秋,都是人见人爱的女孩,姐妹俩不仅学习出类拔萃,而且都弹得一手好钢琴。一家人充满了欢笑,是令人神往的美满家庭。
1987年9月,朱令的姐姐吴今进入北大生物系学习。据朱家亲友回忆:“吴今以罕见的高分考入当年分数最高的北大生物系,不仅成绩好,会弹钢琴,而其她的长项是跳芭蕾舞,是北大校舞蹈队的主要成员。”
然而,两年后的1989年4月,吴今和同学周末去野山坡春游失踪,三天后在一个悬崖下找到了她的尸体。警方排除了他杀可能,也没有自杀的理由,事情被定性为意外。
朱家二小姐朱令,从小就学习钢琴,15岁时开始学习古琴。1992年,朱令考取清华大学,入读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物化2班。
朱令多才多艺,加入清华大学民乐队并成为主力队员,据清华民乐队的同学回忆,朱令在音乐上相当有灵气。此外,她还是游泳高手,曾经在清华的校运动会上多次得到名次。1994年荣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另外,她也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1994年,朱令的人生在清华大学得到完美绽放。多年后,朱令当时的班长张利这样回忆朱令:“她的优秀是自外及内的,是全方位的,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的人。”然而现在看来,所有的描述似乎都像在说另外一个人。因为,自从1994年朱令遭投毒后,她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在网上,关于朱家姐妹的讨论散见于天涯社区等网站。有人说,“朱令可能查出了她姐姐春游时的死因,所以,凶手要灭口了。”
还有人怀疑,朱令的姐姐“也是被人谋害的”。还有人说,朱令因为姐姐猝死的缘故改读清华,没有报考北大。
青春毁灭“令”人伤悲
中国的“五四”青年节刚过不久,不少人还沉浸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场怀旧电影当中。逝去的青春固然令人回味,毁灭的青春更令人伤悲——19年前,清华大学女生朱令,曾是游泳健将和乐团成员,自从诡异地中了铊毒之后,迅速从一个花季少女变成全身瘫痪、大脑迟钝的受害人。她的青春迅速凋零,事件真相至今不明。
虽然警方已经认定此案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经过调查之后,几度沉浮,凶手至今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不止如此,由于警方对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让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从而衍生出对于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的各种猜测。
并且,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前不久,伴随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关于彻查朱令案的唿声再度涌现,昔日唯一的作案嫌疑人遭到社会舆论的广泛争议。
案情的真相似乎无从查证,受害人的处境令人揪心,这是一场延续十多年还将继续下去的悲剧。关于悲剧,鲁迅先生曾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朱令中毒案真相大白前,“投毒说”是令人气愤而又无奈的结论。联想到不久前的复旦投毒案,发生在中国知名学府中的投毒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事件。
发生在大学校园的投毒案,之所以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是因为从古至今大学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正如孔子《大学》开篇语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但是接连发生的高校投毒案,显然违背了大学“明德、至善”的宗旨,与中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网上网下的社会舆论,一方面为受害者的命运扼腕叹息,更多的则是谴责对投毒者的恶行。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那不过是一种澹澹的离愁;毁灭生命的刽子手,尤其应该受到良心的惩罚。尽管真相未能大白天下,但有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已经加入捍卫行动中来,超过十万网民在美国白宫网站发起请愿,请求美国调查及驱逐朱令中毒案的嫌疑人,这无疑是一种公民力量的觉醒,是网络版的文化自觉。
此前,也是得益于网络的力量,才让朱令的病情得以确诊,让生命之花延续至今。
投毒黑手,毁灭了美丽的青春,却唤醒了民间力量,在令人悲伤的气氛中突围,回馈给这个社会些许安慰。
嫌疑人多次发帖辩解 “醉吟高卧 笑駡由人”
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宣布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没能得到掌声反被冷嘲热讽。倒是朱令事件因复旦投毒案再次浮出水面,引起公众注意,要求重查朱令案的声音络绎不绝。在天涯社区,此前被指为朱令案嫌疑人的孙维(现名孙释颜),多次发帖公开为自己辩解。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4月18日,帖子称“这么多年,和很多人一样,等待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天。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笑駡由人。”
浏览天涯论坛,从2005年开始,署名“孙维声明”的网民,曾在2005年12月30日和2006年1月13日在天涯社区发布了两份澄清声明,公开为自己辩解,激起众人的讨论。根据《青年周末》2006年的报道,孙维父亲确认是孙维所发。
2005年的声明,题为《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2006年的声明题为《孙维的再次声明——要求公安重新侦查,并为“窃听器”的错误向网友和公安道歉》。孙维当年与朱令是同班同宿舍学生,曾被警方视为嫌疑人,于1998年8月被警方解除嫌疑。
今年4月18日中午,孙维仍然用网名“孙维声明”在天涯社区发帖,声称希望真相大白。随后,当年曾帮助朱令求助于互联网使其最终得到确诊和救助的贝志诚,发微博表态:“100%相信她(孙维)是凶手。”有网友则称这是:“没有确切证据全凭推论就十几年大肆污蔑别人”,并称“推理与证人证据相左,说明推理是错误的,此时应停止揣测”。
朱令的同班同学童宇峰2004在美国成立了“帮助朱令基金会”,并在海外华人中有一定影响,但这些年来收到的捐款非常有限。“从2004年到2013年,10年间有10万美元左右。”
据《齐鲁晚报》报道,对于朱令案的持续关注,“已经从‘70后’、‘80后’延续到‘90后’了。”朱令的代理律师张捷感叹,只要真相不明,他相信人们会一直关注。有学者表示,“朱令事件已经不仅仅是家庭的悲剧,还成为一道社会的伤疤。”
至于真相能否大白天下,网民相信,“种子已经撒下,不怕迟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