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卡尼与阿省签能源协议:为新输油管"开绿灯"

温哥华港湾+-

1、重磅!卡尼与阿省签能源协议:为新输油管"开绿灯"

首先关注对全国经济、能源格局影响深远的一条重磅消息——加拿大联邦政府与阿尔伯塔省刚刚签署了一份被外界称为“为新输油管开绿灯”的历史性能源协议。

加拿大总理卡尼与阿尔伯塔省省长丹妮尔·史密斯正式签署一项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明确在联邦《重大项目法》框架下,只要满足减排等气候条件,通往太平洋的新输油管道将可获得联邦批准。

这份协议被视为联邦与阿省关系的历史性重设。备忘录明确:阿尔伯塔省必须加入工业碳定价体系,并承诺在未来10年内将甲烷排放削减75%;作为交换,联邦自由党政府将不再对油气行业实施“排放总量上限政策”。

换句话说——阿省以“更严减排”换取“输油管通行证”。

这项协议还涉及四大超级工程:

第一,“一条或多条”由私营部门融资、原住民共同持股的新输油管,每日输送不少于100万桶“低排放沥青”,直通亚洲市场;

第二,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Pathways计划;

第三,建设数千兆瓦级AI计算能力,主力用于“主权云”;

第四,打造贯通卑诗省、萨省的西部低碳输电网络。

不过,这项协议也立刻引爆政治冲突。

卑诗省省长尹大卫(David Eby)公开炮轰:BC省竟然被排除在核心谈判之外,“完全不可接受”。

备忘录虽写明将“与卑诗省接触,并让原住民共享经济收益”,但同时也暗示:一旦输油管获批,联邦政府可能修改《油轮禁令法》,为西海岸油轮运输开“政策豁免口”。

联邦官员强调,协议的根本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创造“数十万个高薪岗位”。

接下来,双方将在2026年前完成一系列关键协议;2027年前,阿省还必须完成核能发电战略。

分析指出:

这不仅是一条输油管的问题,更是加拿大能源发展路线的重大转向——经济增长与气候承诺的博弈,已全面进入白热化阶段。

2、最新:83人遇难!数百人失踪!加拿大华人社区集体哀痛

如果说上一条是关系国家经济的大事,那么接下来这条,则让无数加拿大华人心碎——香港发生极其惨烈的高楼大火,死伤人数不断攀升。

香港大埔区一个大型屋苑的七栋高楼发生猛烈火灾,目前已确认至少83人遇难、数百人失踪,灾情被提升至最高的5级警戒。

不少与香港有渊源的加拿大居民,连日来在恐惧与悲痛中守着新闻画面。

卑诗省议员屈洁冰和省议员陈瀚生不约而同在周三的卑诗省议会上发表对香港大火事件的哀悼。

屈洁冰说:“我今晨醒来,就发现我学生时代的朋友圈的群组都在讨论这个事件,大家都好难过。我先生的家人也都还在香港,所以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那种冲击。”

陈瀚生则是几乎彻夜未眠,整夜都在关注香港大火的动态。他说:“我有认识的朋友住在大埔区,朋友虽然不是受灾户,但可想而知整个香港、尤其是当地附近的民众所遭受的冲击有多大。”

保守党列治文中—玛宝选区议员Chak Au也表达深切哀悼。他的儿子正是列治文市的消防员。

他说:“我为那位殉职消防员致敬,也为所有失去亲人的家庭祈祷。”

温哥华居民、前香港立法会议员陈伟业痛心表示:“香港许多旧楼根本没有完善喷淋系统,这种消防隐患一直存在。我希望这场悲剧能促使政府真正改革物业管理制度。”

消防部门透露,火灾由32层大楼外的竹棚架起火引发,在强风助推下迅速蔓延。建筑外墙残骸与棚架不断坠落,对救援造成极大危险;楼内温度极高,消防员难以向上推进。

加拿大目前在香港约有30万名公民,这是美国之外最大的加国海外侨民群体。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尚未确认是否有加拿大人在此次火灾中罹难。

高贵林居民、前香港银行从业者刘艾肯回忆,自己少年时代曾经历过家俬大厦大火,如今29年后再度面对如此惨烈灾难,内心难以承受。

他说:“我唯一的愿望,是死亡人数不要再上升。”

目前警方已拘捕三名男子,涉嫌过失杀人罪。特首李家超表示已启动“整体性调查”。

这场火灾,或将成为香港史上最致命的火灾之一。

3、加拿大楼市再现50年罕见异象:房价跌、地价却死扛不动

接下来把目光转回加拿大本土。楼市正在出现一个极不寻常的信号:房价在跌,地价却完全不跌,这种情况过去50年里只发生过一次。

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新屋价格指数显示:

10月新房价格单月下跌0.41%,创下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

同比下跌1.85%,同样为15年来最大年度跌幅;

价格整体回落至2022年初水平。

更值得警惕的是:

自2022年见顶至今,价格总共只跌了3.1%,

但最近一个月却贡献了12%以上的跌幅——下跌速度明显在“加速”。

新房价格由两部分构成:房屋本身 + 土地。

历史上,加拿大土地价格几乎永远涨得比房子快。

但现在却出现严重反常:

自高点以来:

房屋价格下跌4.55%;

土地价格却几乎纹丝不动,仅+0.09%。

在过去50年中,只有两个时期出现“房价涨过地价”的反常情况:

第一次在1980年代,随后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

第二次,就是现在,始于2021年。

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两个危险信号:

第一,土地被高度金融化,抗跌性异常;

第二,房屋端已经率先进入“价值重估阶段”。

这对普通买家来说,短期似乎是“利好”,但对整个市场估值体系而言,却是一个极为危险的警告信号。

4、加拿大人赴美旅游将迎“价格暴击” 国家公园年票涨至三倍

最后这条,可能会直接影响很多温哥华家庭的度假计划——从明年开始,加拿大人去美国国家公园,要多花好几倍的钱。

美国内政部宣布:从2026年1月1日起,“美丽美国”国家公园年票将实行“美国优先定价”政策。

美国居民:年费仍为80美元;

非居民(包括加拿大人):年费将暴涨至250美元,约合351加元,涨幅超过三倍。

不仅如此,没有年票的外国游客,进入11个最热门国家公园还将额外缴纳每人100美元的“非居民附加费”,再加上原有约30美元的入园费。

这意味着:一家四口去一趟大峡谷,门票成本轻松突破500加元。

内政部长伯格姆直言:“这些政策是为了优先保障美国纳税人,让国际游客为国家公园维护承担更多责任。”

分析指出,这一政策将直接冲击加拿大赴美自驾游与家庭度假市场。

0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