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华人重金收购加拿大酒庄,8年纠纷落幕
一宗持续了8年,围绕加拿大卑诗省一家酒庄交易的诉讼案终于落幕。尽管中国买家指控前业主欺诈、并称酒庄库存“无法销售”,但法院最终仍判令买家向卖家支付逾200万加元。
卑诗省最高法院法官于11月6日作出判决。案件核心围绕2017年Huber Estate Vineyards Inc.将葡萄酒庄Hainle Estate Winery Ltd.出售给Bella Valley Enterprises Ltd. 的交易。
Hainle酒庄成立于1972年,位于Peachland。Huber家族于2000年代初购入酒庄,并以“传统欧洲风格葡萄酒”进行市场定位。根据法官Gary Weatherill的判决,2017年,Walter Huber以390万加元的价格将酒庄出售给买家黄某(Bella Huang)与庄某(Xifu ‘Tony’ Zhuang)。
判决提到,交易洽谈期间,Huber作出多项夸大性陈述,包括:
酒庄是北美第一家商业生产冰酒(ice wine)的酒庄;
是加拿大第一家通过有机认证的酒庄;
Huber 家族过去曾为德国国王酿酒;
酒庄葡萄酒曾在美国奥斯卡颁奖礼(第 80 届)以及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婚礼上被选用。
法官指出,Huber “有强烈的自我宣传倾向”,并捏造了许多关于酒庄奖项的故事。
法官写道:“他的这种倾向,以及他‘选择性失忆’的方式令人不安。我认为最成问题的是,他暗示多款葡萄酒获得高度赞誉,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编造的。”
但法院最终裁定,Huber的这些说法并未对两位中国买家决定购入酒庄产生实质的影响。

中国买家庄某此前曾从奥肯那根(Okanagan)地区的其他酒庄购酒,供应中国市场。购买Hainle酒庄的目的,是为了直接生产并供应中国消费者,减少中间采购成本。
当时,庄某氏位于中国的酒庄无法满足他自认的市场需求。判决指出,两位买家急于收购酒庄,以在2017年中国农历新年前备足库存。
更复杂的是,黄某的英语能力有限,而双方在谈判中均未通过律师。
争议起源于一份未书面化的协议,涉及购买逾200万加元的库存葡萄酒。
两位买家在签署购买协议之前,从未对酒庄库存进行评估或检测。直到交易完成后,他们才发现大部分旧酒因陈化氧化而超过最佳饮用期。
他们指控Huber伪造实验室报告,使某些葡萄酒,尤其是冰酒,看起来符合卑诗省酒商质量联盟(Vintners Quality Alliance,简称VQA)的糖分与酒精标准。他们声称,这些误标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可能无法销售。
酒庄员工也曾证词指出,部分库存葡萄酒的瓶塞已经干裂,出现可见的沉淀物或漂浮物。寄往中国的葡萄酒也曾被退回或滞销,原因包括:
酒精度过高、
价格过高、
中国消费者不喜欢酒的颜色或沉淀、
或中国市场普遍不接受陈年葡萄酒。
但法官指出,被告未能证明这些葡萄酒在购买时存在问题,因为买家直到三年后才进行质量检测。
一名酿酒专家作证称部分酒款确有瑕疵,但另一名专家则认为同款酒“可正常饮用”;还有专家表示,葡萄酒风味的评价具有主观性。
法院认定,买家提出的问题更多源自酒庄经营不善导致的 “买家悔购”(buyer’s remorse)。法官写道:“简而言之,Tony、Bella和Bella Valley是他们自己不幸的制造者。”最终,法院裁定买家需向Huber支付200万加元的库存款项,并另支付净额7.5万加元的“无正当理由解雇”(wrongful dismissal)赔偿,因为Huber的夸大陈述并未促成交易,也不构成解雇他的正当理由。
这起看似“卖假货”的酒庄交易,最终被法院认定是买家仓促下决定、没验货酿成的亏损。
来源链接:
https://www.biv.com/news/resources-agriculture/bc-judge-orders-chinese-winery-buyers-pay-2m-despite-fraud-claims-11462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