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豪车出口黑幕曝光!上千辆豪车被偷运回中国
近日,BC省保险委员会连发多项处罚决定,犹如在本地华人社区投下深水炸弹。十余名保险经纪因参与豪车"灰色出口"被查处,面临停牌、重罚,甚至禁业。
这条潜伏多年的跨国灰色产业链,终于浮出水面。
价差催生疯狂:温哥华豪车消失之谜?
在温哥华豪车店,若你看见华人面孔一次性提走多辆奔驰、宝马,这些豪车却在街头难觅其踪,那么你很可能目睹了豪车出口灰链的"第一站"。
这套玩法简单粗暴:在加拿大买豪车 → 假装自用 → 立即出口中国 → 赚取差价。
原因也很简单:北美豪车便宜,中国豪车贵。同款奔驰、宝马,加拿大售价可能比中国低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民币。
于是,出口商的微信群里经常出现这样的需求:"十辆X5,有没有?越快越好。"
- 挂名买家:刷脸买车,签合同、拿佣金
- 车行/经纪:提供渠道和稳定车源
- 保险经纪:办理一年保险,协助车行放行
- 出口商:负责物流和最终销售
而BC省保险公司ICBC,意外成为链条末端的"冤大头",被坑走数十万加元佣金。
政府买单,纳税人为灰链打工?
令人震惊的是,这条灰色产业链竟获得政府资金变相补贴。
前皇家骑警副总监Peter German在2019年报告中揭露:共有4108名挂名买家参与其中,48人购买超过11辆车,更有甚者一人购入25辆以上。
这些车辆出口后,相关人员还敢大胆申请PST退税。
数据显示,2013至2021年间,BC省为此支付了高达$8500万元的退税款。这相当于纳税人为豪车出口灰链打工。
保险经纪沦陷:从守门人到同谋
由于各大车商在中国都设有官方渠道,为维护价格体系,禁止加拿大经销商将新车售予出口商。
为此,车行要求买家必须购买一年期保险。这本是一道”防火墙”,却被部分保险经纪从内部攻破。
CBC调查记者获取的内部文件显示,保险经纪的违规行为包括:明知车辆要出口,仍代办一年保险;明知保单数日内就会被取消,仍收取全额佣金;协助伪造文件;甚至有人亲自下场充当挂名买家。
其中一位保险经纪的遭遇颇具警示意义:看到”寻找出口车辆买家”广告后,她购买了一辆$11.6万加元的奔驰,获得$3万元报酬。但对方没付车款,并教唆她”报失窃"。
结果她真的照做了,还为此伪造T4收入证明、渡轮票据、Uber记录等证据。
最终,她被罚3年禁业、强制参加伦理课程,还需在6年内每月支付$1665元偿还车贷。期待中的快钱,最终变成了沉重负担。
为何如此多保险经纪沦陷?
根源在于ICBC系统长期存在漏洞:办理一年期保险后立即取消,经纪仍能保留全部佣金。
一位被处罚的经纪坦言,他经手了55辆新旧豪车的短期保单,"最初也觉得奇怪,但既然ICBC没有追回佣金,我以为这是被允许的。"这个制度漏洞,意外成为灰色产业链的温床。
监管重拳:迟来但严厉的处罚
尽管German早在2019年就发出警告,但因调查取证复杂,直到今年处罚才陆续落地。
目前公布的处分包括:17项处分决定;累计20年停牌和禁业期;$9万元罚款;追回$57.4万元佣金;还有多名经纪被永久禁止从事ICBC相关业务,其中最重一例被禁业10年。
同时,各方也在积极堵塞漏洞。比如FINTRAC新规:车行必须报告$10万元以上可疑交易;PST退税窗口关闭,切断重要利润来源;车商升级反制措施,GPS追踪、非出口协议等手段齐上阵。
BC省法院法院还有一堆车商发起的诉讼正在排队等待受理。
致富捷径还是人生陷阱?
此案在华人社区引发热议。
豪车出口灰色产业在华人社区中具有一定市场,源于几个现实因素:华人熟悉中加车价差异、中文广告在社交媒体快速流通,以及留学生等群体易被”高佣金、低门槛”吸引。
然而,参与风险常被严重低估。挂名买家可能面临车厂天价违约索赔、个人信用记录受损、犯罪记录风险,甚至卷入洗钱调查。
German的报告指出,犯罪分子利用挂名买家、离岸购买者等方式洗钱,甚至大胆申请PST退税。而"犯罪分子从来看不上普通车型,豪车才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监管趋严、中加车价差距缩小,这条曾经"稳赚"的灰色链条正转变为高风险、低回报的陷阱。面对"赚小钱、背大锅"的诱惑,每个明智的人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