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被裁员只存25万加币 打工人还能安心退休吗

加国无忧+-

近日,《金融邮报》上一则理财问答引发热议。一位读者Ryan L.问道:“我今年52岁,公司马上要关闭,我也要被裁员了。工作机会不多,我40岁才开始为退休存钱,RRSP里不到25万加币,没有公司养老金,现在很担心未来。我该怎么办?”

专家回应:先别慌,52岁有25万,其实不算糟

理财专家回应说:Ryan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要好。在52岁时拥有25万加币的RRSP储蓄,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他建议Ryan先了解一个理财公式——“72法则(Rule of 72)”。

这个法则可以大致计算资金翻倍所需时间:用72除以投资年回报率,就能知道大约几年能翻倍。

假如每年能赚7%,那么约 10年资金就能翻倍(72 ÷ 7 = 10)。

这意味着Ryan在65岁时,RRSP有望增长到约50万加币。

退休的钱从哪来?

拥有50万加币的RRSP只是基础。

到了退休年龄,还可以加上:

加拿大养老金(CPP)

老年保障金(OAS)

兼职或投资收益

这样综合下来,Ryan的退休生活其实仍可维持体面。

关键是:保住现有储蓄,并在失业期内稳住财务。

短期策略:减少开支 + 留好现金

如果再就业的前景不佳,专家建议现在就采取几个实际行动:

削减非必要支出,控制现金流;

把一部分钱放进 免税储蓄账户(TFSA),作为紧急备用金;

将部分RRSP资金转入高息储蓄账户(High-Interest Savings Account),用于弥补失业保险(EI)结束后的空档期。

理想情况下,最好是尽量不去动用RRSP本金。如果必须取钱,也要避开市场下跌时机。等重新就业后,再重建投资组合、恢复供款的节奏。

遣散费与税务别忽视

Ryan没有提到裁员后是否会有遣散费(severance payment)。如果有遣散费,那是一笔关键资源:如果短期内找到了新的工作,可以用这笔钱补充退休储蓄或偿还债务。

但同时要注意,遣散费和EI都属于应税收入。你的2025年报税可能包含:工作收入、遣散费和EI,因此,年底可能要补税。

建议使用在线税务计算器提前预估,并预留现金,别到时被迫动用RRSP缴税。

别急着从RRSP转钱到TFSA

有些人想趁“低收入年份”从RRSP取钱,转进TFSA,专家提醒:不要这么做。

因为Ryan今年(2025)还有遣散费和EI,这些都要交税。税率未必低,提前取出反而得不偿失。

等以后退休、收入真正下降,再取RRSP会更划算。

别忽略CPP的重要性

重新就业后,你和雇主都会继续缴纳加拿大养老金(CPP)。

别低估CPP的价值:它是一笔终身、按通胀调整的养老金,能极大地增强晚年生活的稳定性。

你仍将通过加拿大养老金计划(CPP)保留伤残保险(DI)保障,除非你长时间没有工作、停止缴纳。这项保障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发生伤残、又没有保险,再周密的财务计划也会被打乱。

CPP 是加拿大的“终身养老金”体系,DI(伤残保险)则是其中的“伤残保障”分支。只要你还在工作、持续缴纳CPP供款,就同时享有这两种保障。不过,DI只有在你未到退休年龄、且因严重伤残无法工作时才能申请领取。

如果你在过去6年中至少有4年缴纳CPP,或者缴纳25年以上并且最近6年中有3年缴纳记录,即使短期失业,也仍保留CPP残障保险(DI)的资格。换句话说,只要在58岁前重新就业,就能维持CPP/DI保护。

被裁员确实让人焦虑,但Ryan的情况并不绝望。稳住现金流、保护储蓄、聪明规划税务,等重新找回工作节奏后,他仍有机会拥有一份安心的退休生活。

你身边有像Ryan一样中年被裁的朋友吗?你认为加拿大的退休制度够安全吗?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0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赶快行动,全民基本保障发钱,要不然大家都生活不下去了。

  • 游客屏蔽

    不错了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