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黄金九年”,很多父母都后悔太晚看到
你知道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9-17岁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它往往能够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走向。
其中,9-11岁,12-14岁、15-17岁又分别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阶段虽然紧紧相连,彼此的差距却天差地别。
家长们如果希望孩子的未来更有更大的保障,就一定要知道在这三个阶段中,分别需要做好哪些事。
01.
9-11岁,习惯培养期
9-11岁的这个时期,刚好对应的是孩子4-6年级的阶段。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件事:
很多孩子,1-3年级差距不大,
可一旦到了4-6年级这个阶段,
许多孩子便开始拉开了差距。
为什么?因为这个阶段刚好处于一个“转型期”——对于这阶段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习惯。

小学1-3年级,孩子的自主能力不足,需要家长的看管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从孩子4年级开始,你就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每天都保持全方位的看管了。取而代之的,是适当的放出空间,尽可能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写作业、检查、复习等工作。
对于这阶段的孩子,家长务必要做好这份“权力交接”的工作,否则等孩子步入第二个阶段,迎接你的将会是更大的难题。
02.
12-14岁,情感维护期
这一阶段,对应着的是初一到初三这个阶段,也刚好到了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青春期”了。
为什么我在第一点中着重强调了必须要在第一阶段完成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呢?
因为当孩子步入青春期以后你会发现,这时候你再要求他学习,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用的——
青春期的孩子,
最讨厌的就是命令,
而学习这件事,
又是诸多命令中,
最让人厌烦的一种。
这时候,很多父母被逼无奈,最终只能选择用强硬的方式和孩子对抗。
但父母同孩子之间的“硬碰硬”,又很多时候都会演变成“两败俱伤”——而这,正是很多青春期家庭所遇到的难题。
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最应该做到的是什么?
不是想方设法的“要求”,而是做好一个维护者、倾听者。

理由很简单:
青春期的孩子,时常会处于一种明明不讲道理,却又自认为有道理的状态——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是源于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不全面。
想要扭转这一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世界的了解、感触,只能由孩子自己去完成,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此时最应该做的,是尽可能的减少对孩子的管理,从约束者,逐渐转变为“倾听者”——倾听孩子的问题,给出建议但不直接干涉。
事实上,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是时候将生活的重心逐渐从孩子身上,移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了。
是的,某种角度上说,青春期其实并不完全是一种灾难,它更像是一次“宣告”。
这是生命的节律在向我们发出讯号:
孩子正在成长,
是时候收回曾经保护他们,
但也限制住他们的双手了。
03.
15-17岁,自我成长期
这一阶段,对应着的是孩子高一到高三这三年,同时也是孩子踏入成人世界的最后一个阶段。
你会发现:
孩子虽然仍保存着青春期的那种叛逆、愤怒,但却也开始慢慢变得懂事了。
他们会在日记本里写下你对他们的付出;会在和同伴交流时聊起自己未来的梦想;会在书桌前为了自己的理想院校复习至深夜……
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虽然还保存着身上的那份稚气,可这份稚气所透露出的,却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是的,这正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青春。
这个阶段,很多家长纷纷表示:解放了、不用管了、省心了……
但我想说的是: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这个阶段,请你们一定要关注他平时生活中的情绪。
这阶段的孩子,确实很省心,因为他们似乎每天都在变“懂事”,但相应的,他们往往也有着极其脆弱的内心:
他们或许会因为和朋友的一点争执而连续几天郁郁寡欢;也可能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丧失对学习的动力;还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自己陷入压抑的“情绪深渊”;或许他们看起来一天比一天成熟、懂事,却又曾在无数个你未曾知晓的深夜里偷偷哭泣……
对于这阶段的孩子而言,父母随意的一句安慰话语,都有可能会为他们在人生的迷雾中,点亮一座灯塔,指引着他们前进。
是的,这阶段的孩子,其实往往更加需要你。
家长们,这将是孩子真正陪在你身边的最后一段时间,未来的他们,或许忙于学业,或许奔碌于工作——我们或许很难再有时间,如此长久的相处在一起了
家长们,请珍惜这段时光吧,就让我们的爱,成为他在“人生航路”启程之前,最大的托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