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食用这2种水果 对肝脏伤害大

搜狐新闻+-

饭后一个悠闲下午,62岁的王阿姨端着一盘切好的榴莲和荔枝,跟老姐妹们分享着:“我呀,这几年零食不沾,一天三顿都清淡得很。

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水果当点心,既解馋又补营养!”大家都笑着点头,谁会想到水果也会伤身呢?

可谁曾料到,不久后体检时,王阿姨却被查出了脂肪肝和肝功能异常,医生一听饮食情况,表情顿时凝重:“这两种水果,对肝脏负担太重,您得立刻少吃。

别再以为水果怎么都健康!”为什么大家公认的“健康零食”会成为隐藏的健康杀手?

特别是榴莲、荔枝这样的“人气水果”,难道真的有“伤肝”风险?

其实,很多人忽视的第一个细节,正是肝脏最怕的隐形负担,而这一点,果盘中的选择就能让你健康逆转还是一步步走向危险。

水果不是吃越多越好,尤其是有些中老年人最爱吃的这几款,千万不可盲目跟风。你家的果篮,会不会也藏着健康炸弹?

不是所有水果都“养生”,这2种对肝脏伤害不小

看似无害的水果,其实“甜蜜的背后”也藏着健康隐患。榴莲和荔枝,是中老年群体青睐度极高的两样水果,但却容易因摄入量过高给肝脏造成巨大压力。

榴莲,脂肪肝的“隐形助攻手”

停止食用这2种水果 对肝脏伤害大

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香糯可口,营养密度极高。每100克榴莲含有约147千卡热量,相当于半碗米饭。

更突出的是它的高脂肪和高糖分:果糖含量高达10-15克,而脂肪含量大约为5克。

对于本就基础代谢减慢的中老年人来说,榴莲中的果糖大部分需要肝脏代谢。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特别提醒,高果糖摄入已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项发表于《中华肝脏病杂志》的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饮食者出现脂肪肝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约28.7%。

榴莲这类水果若经常大量摄入,会悄悄地加重肝脏负担,让肝细胞充满脂肪,“健康形象”其实暗藏隐忧。

荔枝,甜到发腻的“肝脏杀手”

停止食用这2种水果 对肝脏伤害大

每年夏天,市场上荔枝总是脱销。但鲜为人知的是,荔枝的糖分极高,每100克含糖高达15-20克,比大部分水果都高出不少。对于本身血糖调节能力下降、肝脏解毒负担加重的中老年人.

很容易因短时间大量进食荔枝诱发“荔枝病”,出现低血糖性脑病等严重后果。更常见的是,长期高糖刺激会使肝脏代谢压力剧增,脂肪堆积加速,这正是很多人查出肝指标问题的幕后黑手。

一些体重正常、不喝酒的老人,却无意中因“喜欢吃水果”患上了脂肪肝,这种“甜蜜陷阱”更加隐蔽。

肝脏为啥“怕糖”?背后有玄机

“水果再甜,也比蛋糕健康吧?”这是不少中老年人的疑问。事实上,肝脏才是果糖的代谢中心。相比葡萄糖可以被全身多种组织利用,果糖几乎全部依赖肝脏转化。

摄入量一旦超标,多余的果糖直接转化为肝细胞内的脂肪,天长日久就变成脂肪肝。

《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2021年版)》明确定义:高果糖饮食与脂肪肝密切相关,中老年人尤其是降解能力下降、代谢率减缓,果糖转化成脂肪速度快,极容易出现肝细胞“包油”,增加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此外,荔枝病在儿科临床已屡见不鲜,《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研究显示,大量食用荔枝会扰乱身体能量代谢,造成严重低血糖和急性肝损伤。

虽然成人发病率较低,但若肝功能本就不佳或合并代谢障碍,更应警惕。

长期大量摄入高糖水果,可能带来的健康危机:

肝脏代谢压力显著上升

出现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血脂、血糖易失控;诱发或加重原有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

谁更该“挑着吃”?吃水果的4个健康要点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担心,是不是以后都不能吃水果了?其实,吃对、吃少、科学吃水果才是健康王道。尤其是以下高风险人群:

已有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者,必须警惕高糖高脂水果;糖尿病人,荔枝、榴莲等应严格限量;肥胖、中老年人,新陈代谢较低,更易负担过重;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肝脏调理能力减弱。

如何吃水果更安全?下面4个细节建议,请牢牢记住:

选对品种:推荐苹果、柚子、猕猴桃、草莓等低糖水果,这些对肝脏友好、维生素丰富;控制总量:成年人每日建议摄入新鲜水果量200-350克,高糖水果最好“尝鲜不常备”;恰当时间:最适宜饭后1小时或两餐之间食用,不建议空腹大量吃高糖水果;不以水果替主食:水果不能代替正餐,避免营养失衡、血糖剧烈波动。

0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