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女找到了 网友愤怒:不想再看这种新闻了
好消息!
昨天晚上全城寻找的17岁少女,警方称已经找到了!
然而,看起来只是虚惊一场的案子,
其影响却仍在发酵:有人表示同情,有人却感到愤怒,还有人表示自己在“照镜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失踪少女回归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有孩子的华人家长——他们最能共情。
但是当大家都冷静下来,仔细拼凑这件事情的细节,值得我们深思。
“谷爱凌女孩”光环的阴影之下
自杀or离家出走众说纷纭


根据网友爆料,这名失踪的17岁女孩,是一名家长眼中的高中“优等生”—— 她就读于列治文山高中,已经被耶鲁大学录取了,是游泳特长生,国家游泳队的。

有网友猜测,这名女孩是典型的活在巨大光环和巨大压力之下“谷爱凌女孩”——她们优秀,却生活在压抑和忽视之下。而“优秀”二字,对许多孩子来说,既是荣誉,也是枷锁。
有多伦多的华人家长称,体育竞技的压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

谷爱凌是奥运冠军、顶级名校学霸、时尚代言人、公众偶像——集万千光环于一身。
但光环越耀眼,阴影也越深。
心理学专家曾指出,像她这样“全能型”的年轻女性,往往背负着“双重压力”:
一是来自社会的“完美女孩”叙事——聪明、漂亮、努力、从不崩溃;
二是来自内心的“自我设限”——害怕辜负别人,也害怕辜负自己。

许多家长猜测,昨天失踪的17岁少女,也可能是因为不堪的压力,所以选择“离家出走”“透一口气”。
这些家长的猜测不无道理——有女孩同学称,当时女孩本来在上课,上课十分钟后,女孩突然走出教室,手机、书包、衣服等全部物品,她都没有带走。然后女孩就消失了。

网友猜测说:“作为家长,我的直觉就是感觉是孩子压力太大了,离家出走了。”
还有家长表示:“如果只是简单离家出走还好,但是就怕孩子想不通。估计当时孩子失踪时,她的父母也有这样的担心。”
还有网友表示:“她不带手机,只有可能是因为她想不通,打算自杀。”

或许,17岁女孩失踪事件,是所有北美华人家长的一面镜子——心理专家指出,高压成长模式在北美华人家庭中并不少见,家长期望孩子“完美无缺”,希望他们既能进入名校,又能在体育或艺术上拔尖,但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女孩失踪的原因,至今没有官方消息证实,许多说法也只是网友的猜测。但是,无论真相如何,这起事件都像是一记警钟——孩子们从小被放在聚光灯下,被夸奖、被比较、被期望,却极少有人问一句:“你还好吗?”
北美华人媒体全是“贩卖焦虑”?
读者:别再给我推送这样的新闻
当女孩被找回,除了庆幸和关心,还有人表示很愤怒——“我们不想再听到这样的消息了!”
有华人网友表示:“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我在朋友圈、微信群、小红书各大平台,都刷到了寻人启事。但是现在冷静想想,感觉这一切都像是在制造焦虑。”
有网友也表示:“是啊,这些新闻看起来就像是女孩被绑架了,而不是说女孩离家出走了。但是绑架和离家出走完全是两个性质,新闻故意模糊其辞,给社区制作恐慌和不安。”
还有网友表示:“对啊,我真的不想再看见这类信息了,感觉华人媒体很喜欢夸大标题和内容,制造各种焦虑,看着令人难受……”

但是,也有网友表示:“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走丢了,肯定很焦虑,怕孩子想不开,怕孩子出意外。”
确实,只能说,在事件发生时,没有人知道女孩为什么走丢,是被他人唆使还是自己离家出走,媒体、公众传播相关信息,相信还是抱着善意的心;而结果看来也是好的,女孩被找到了。
但是这些华人网友的愤怒和抱怨,是合理的吗?
或许是的——但是,与其说这些网友对这件事情“制造焦虑”感到愤怒,不如说他们是对加拿大华人新闻媒体平台,长期以来喜欢靠夸张标题、惊悚内容等“黄色新闻吸引眼球的行为感到无语和愤怒。
就像一个人生气了,可能是因为忍了很久了,终于在一件小事或者甚至不相干的事情上,突然爆发。
女孩失踪,见证了华人社区的团结,暴露了优等生光环下的阴影,也给华人新闻媒体、华人父母都上了重要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