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偷渡,几年赚数百万美元,面临40年刑期

大洛杉矶LA+-

根据联邦司法部通报,9月29日,一一名非法居住在美国的42岁中国公民何祖凯(Zukai He,音译)被提起刑事诉讼,罪名是参与国际贩毒阴谋。

根据起诉书显示,何祖凯于2017年非法进入美国后,利用虚拟邮箱服务(VMS),从墨西哥运送大量冰毒到美国,然后分销到美国各地,并邮寄到新西兰。目前,何祖凯已被拘留,他被控一项串谋分销及持有并意图分销冰毒的罪名,面临最高40年刑期。

根据法庭文件显示,何祖凯于2017年非法入境美国,之后申请庇护试图成为美国永久居民,不过其荒诞的庇护理由并没有得到认可,在走完全部程序后,他于2024年9月被移民法官下达驱逐令,要求他立即离开美国。

尽管如此,他也没有离开美国,而是继续在美国贩毒。在抵达美国后,何祖凯就开始了贩毒的生意,他利用窃取的加州居民个人身份信息开设虚假账户,在阿拉斯加州瓦西拉市注册了一个虚拟邮箱服务(VMS)。并将这些账户作为毒品包裹的中转站,帮助掩盖毒品的最终目的地。

Image

贩毒网络

墨西哥——美国——新西兰

法庭文件详细描述了贩毒网络的运作模式:何祖凯通过自己的贩毒网络,将毒品从墨西哥进入美国后,通过邮政系统伪装成电子设备运往VMS地址,再转寄至新西兰。

2024年1月,阿拉斯加执法人员截获了两件寄往该虚假VMS账户的包裹,目的地均为新西兰。在获得联邦搜查令后,他们在包裹中发现近3公斤高纯度甲基苯丙胺。其中一件包裹的毒品藏匿在热转印机内部,另一件则伪装在3D打印机中。

Image

这些包裹的包装精巧,一块块白色和黑色塑料包裹的冰毒砖被置于电子设备纸板箱内,试图逃过X光扫描和嗅探犬检查。

2024年5月,美国海关和边境巡逻局(CBP)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邮局截获了四件从该地寄往新西兰的包裹,每件均含有超过1公斤甲基苯丙胺。随后,执法人员又拦截了第五件类似包裹,内藏同样数量的毒品。这些包裹的寄件人信息指向何祖凯的网络。

执法人员通过追踪邮政记录、IP地址和通信日志,确认何祖凯是这些包裹的实际操控者。总计,执法机构缴获了何祖凯涉嫌通过邮件贩运的超过10公斤甲基苯丙胺,街头价值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

“措施机会”

被下达了驱逐令仍然留下

2024年9月,移民法官对何祖凯下达了驱逐令,要求他立即离开美国,如果他当时离开美国,那么执法人员可能无从查找。但他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在美国贩毒。

2025年9月8日:执法人员对何祖凯位于加州的住所执行联邦搜查令。当场逮捕了何祖凯,并缴获了14部手机、两台笔记本电脑、25台销售点系统(POS)、超过6公斤疑似甲基苯丙胺的物质、1.3万美元现金,以及各种财务文件。这些文件揭示了九家疑似空壳或幌子公司在加州、科罗拉多州、马里兰州和纽约州的注册信息。

这些公司或以何祖凯名义运营,或使用据称身份被盗的受害者信息,涉嫌用于毒资洗白和物流伪装。

目前,何祖凯被引渡到阿拉斯加州受审,他被控一项串谋分销及持有并意图分销甲基苯丙胺的罪名。如今他被关押在联邦拘留所,并将于稍后在美国阿拉斯加地区法院的美国地方法官面前首次出庭。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高40年的监禁。

“夺回美国行动”

已抓了数百人

司法部表示,此案是司法部“夺回美国行动”(Operation Take Back America)的一部分。该全国性倡议旨在调动司法部全部资源,击退非法移民入侵,彻底消灭贩毒集团和跨国犯罪组织(TCO),并保护社区免受暴力犯罪和贩毒侵害。 该行动精简了有组织犯罪缉毒特别工作组(OCDETF)和安全社区项目(PSN)的工作和资源。自启动以来,已导致数百名嫌疑人被捕,并缴获数吨毒品。阿拉斯加作为偏远州,却因其邮政中转优势,成为此类犯罪的热点地区。

阿拉斯加联邦地区检察官迈克尔·J·海曼(Michael J. Heyma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网络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和邮政便利,试图将致命毒品注入全球市场。我们将动用所有资源打击此类跨国犯罪。” 海曼强调,此案凸显了虚拟邮箱服务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便利了合法商务,另一方面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匿名掩护。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国际回响。新西兰警方表示,将加强与美国的合作,追踪本地接收端。专家分析,何祖凯的网络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涉及墨西哥卡特尔毒品帮派组织和洗钱团伙的更大联盟。

0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