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自灭才算动物保护? 30头白鲸破产乐园"等死"
温哥华港湾(BCbay.com)原野综合报道:连日来,一则关于中国与加拿大之间的“鲸鱼争议”在社交平台上频频登上热搜,并由此引发热议。
事件的主角,是加拿大最后一批处于圈养状态的白鲸——总共30头。
而发起“引进申请”、希望得到30头白鲸的一方,是中国非常著名的长隆海洋王国。
加拿大坚决拒绝中国申请
长隆海洋王国向加拿大联邦政府递交申请,希望引进这30头白鲸作为水族馆的新“镇馆之宝”。
然而,加拿大渔业部长乔伊斯·汤普森却在近日给出明确回应:“我们拒绝签发出口许可证。这30头白鲸不会被送往中国!”
部长给出的理由十分坚定:“鲸鱼属于海洋,而不是水族箱。即使是圈养个体,也只能基于保护目的,而非娱乐用途。”此外还补充说,虽然出口这些白鲸可能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但作为政府部门,他们必须恪守加拿大《渔业法》的底线。“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我们必须优先考虑动物的福祉。”
观点碰撞:支持?反对?妥协?
渔业部长的决定自然赢得了不少动物保护组织的支持。
世界动物正义组织称:“我们赞赏政府的坚守。动物不是盈利工具,不应该为表演而存在。”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声音对此表示质疑。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来自安省福特省长的公开反对,“我对这个决定感到失望。”
福特说,“如果这些白鲸能在中国的新家得到更好的照顾,同时促进中加交流,为何不考虑呢?”
福特认为,渔业部不该一刀切地否定出口,而应尝试更灵活的方式——
比如,先试点性地运送几头白鲸去中国,观察它们的适应情况,再评估是否进一步合作。
“动物保护不等于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真正的负责,是给它们最好的生存环境。”
白鲸“原住地”难以为继
值得一提的是,这30头白鲸目前被圈养在尼亚加拉瀑布地区的海洋乐园Marineland。然而,这个园区早就风光不再,白鲸们的生活环境也并不乐观——自2019年以来Marineland海洋主题公园已有超过20头鲸类死亡,圈养条件广受民众诟病。
2023年,该乐园宣布寻求出售;
2024年彻底闭园,至今未能重新开放。
截至目前,整个园区仍处于出售状态,但园区内依旧留存的白鲸、海豹、海豚、熊和鹿等动物,事实上都已经陷入“无家可归”的窘境……
大量动物已无法放归野外,继续饲养又需要巨额资金与专业团队。
这也是为何福特省长为何会说:“这些鲸鱼如果继续滞留在封闭、资源匮乏的设施中,才是真正的风险。”
他强调:“虽然加拿大《渔业法》明确规定应保护动物,但其中也写明‘若符合动物的最佳利益,可考虑出口’。” 而渔业部却回避了这条关键信息,选择一刀切。
更令人遗憾的是,加拿大此前曾计划在新斯科舍建立鲸鱼保护区,但项目因缺乏2000万加元资金而搁置。
中方:尊重决定,也承诺善待
面对加拿大方面的拒绝,长隆海洋王国并未发表激烈言论,仅回应称:“决定权在加拿大方面。如果我们能获得这些白鲸,将依法善待它们,确保健康与福祉。”
保护动物,不是僵化管理
截至目前,对于是否将鲸鱼出口至中国长隆,安省政府与联邦渔业部各执一词。
作为第三方,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观点是:无论是安省政府、联邦政府还是渔业部,都亟需做出改变——保护鲸鱼、守护海洋生物已刻不容缓。
一直以来,加拿大都格外强调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毋庸置疑这必须值得肯定,但在一味“禁止”的前提下,又给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不是也和“保护”的初衷背道而驰呢?
正如福特所言:“不一定非要送往中国,但我们必须为这些鲸鱼找到真正可持续、负责任的归宿。”
此外,等经在海洋世界从事鲸鱼训练工作的训练员菲尔·德默斯 (Phil Demers) 也直言不讳的批评了政府的决定,他希望能够迅速为这些鲸鱼找到合适的归宿,“起码当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门能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