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小伙年入$16万+,苦寻7个月竟买不到房?
32岁的艾迪(Eddie)在一家大型金融机构拥有六位数年薪,持有股票,没有任何债务,甚至他的出租房每月还能净赚5000多加元。他生活节俭,把能投资的钱尽量投出去。
艾迪想在渥太华市中心附近买一套房子,预算最高约90万加元。
他的愿望看似很普通:一个不错的社区、一块后院、至少三间卧室,以便未来组建家庭。
然而,艾迪已经找了七个多月,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
“这真是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经历。”艾迪说。
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指出,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供应严重不足,这背后是税负攀升、建筑成本上升、土地规划受限,以及多层政府的繁琐官僚体系。
但住房不仅关乎社会民生,更是经济和就业的重要引擎,加拿大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税收成了新房最大成本
尽管联邦、省和市三级政府都承认加拿大需要更多住房,也都表示正在采取行动,但业界和经济学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今,税收已成为新房价格中最大的成本来源。
皇家地产首席执行官菲尔·索珀 (Phil Soper) 表示,加拿大在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方面至少30年投入不足,要扭转局面需要时间。他估计,未来四年如果能持续集中努力,才可能看到转机:“这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
9月14日,负责全国住房战略的联邦政府宣布启动“建造加拿大住宅”(Build Canada Homes)计划,这是一项130亿加元的计划,旨在降低建筑前期成本,通过灵活的财政激励吸引私人投资,并在六个城市的联邦土地上建造4000套工厂预制房。联邦目标是未来10年每年建造50万套住房,是当前建设速度的两倍多。
然而,加拿大住宅建筑商协会质疑这一计划的实际效果:“再成立一个联邦机构并不是资源的最佳利用。”
三层政府环环相扣,开发成本飙升
省级政府是住房的主要执行者。例如,卑诗省推出“BC Builds”计划,利用闲置土地扩充中产住房,并放宽附属住房审批。但要实现家庭租金不超过收入30%的目标,仍面临巨大挑战。
市政府则是住房建设的最大“把关者”。他们负责土地规划、分区审批,以及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这些不仅耗时费钱,还经常因为居民反对而被拖延。开发费用近年来急剧上涨:2020年至2024年间增加约65%,成为推高房价的主要因素。更糟的是,这类费用多按单位收取,低价房的买家反而受到更大冲击。
加拿大市政联合会主席丽贝卡·布莱表示,降低开发费用是可能的,但这需要其他级别政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而全国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缺口已达2400亿加元。
需求高企,供给长期落后
加拿大抵押贷款与住房公司(CMHC)预计,2025年的新屋开工量将从2024年的24.5万套降至约23.7万套,2027年可能进一步跌至22万套,远低于联邦提出的50万套目标。
人口增长(尤其是移民)、农村向城市迁移、家庭规模缩小、以及长期低利率推动了需求。与此同时,土地和材料价格上涨、建筑工人短缺、建筑审批复杂等因素让供应多年落后于需求。新房平均售价已达到107万加元,连带推高租金。
当想买房的租客买不起房,只能继续租房,进一步挤压租赁市场。温哥华和多伦多的租金收入比已稳居全国最高,并在疫情后持续上升。
税费占新房价格超三分之一
加拿大经济分析中心总裁斯梅塔宁指出,新房价格的35.6%来自各类税费,比十年前高出约5个百分点,其中约70%是开发费用、土地转让税和消费税,其余为产业链上的间接所得税和公司税,但最终都转嫁给买家。
其他成本也在上涨:土地和材料占21.2%,室内装修16.9%,建筑工人成本12.9%,开发商利润9.1%,供应商利润4.2%。
长期解决需要政治勇气
专家一致认为,加拿大的住房危机是数十年忽视基础设施和土地规划的结果,真正的解决需要至少十年的集中努力。
解决方案包括提前投资供水、排污、电力和交通基础设施,使土地能够即刻开发,同时制定统一的建筑规范和稳定的融资体系。
但现实是,政治周期比解决周期更短,许多决策仍停留在短期思维上。即便立即行动,也需要多年才能见效——从一块土地获批到居民真正拿到钥匙,往往要十年以上。
需求旺盛、供给滞后、税负沉重,再加上各级政府各自为政,最终让加拿大陷入了被许多人称为全国住房危机的困境。
正如在渥太华苦寻房源的艾迪所感叹的那样:“我以为会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