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连年疯涨! 一年多交$7000, 忧子孙都得还债
在很多人眼中,加拿大的小镇意味着宁静、宜居、房价亲民。但谁能想到,安省的多个小镇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
不仅有小镇濒临“破产”,地税一年狂涨数千刀,还有居民担心“子孙三代都要背债还账”......
在安省北部,有一个鲜有人知的小镇Fauquier-Strickland,人口不到500人,风景宜人,生活节奏缓慢。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岁月静好”的小镇,竟突然宣布陷入“财政危机”,市政运营赤字高达250万加元。
这相当于每个居民平均“背上”了5,000加元的债务。消息一出,整个社区震惊不已,居民几乎不敢相信:我们的小镇,真的要“破产”了吗?
55岁的居民Tammy Daigle忍不住质问:“每年都涨这么多税……我们的未来还有希望吗?”
她坦言,作为普通家庭,这种涨幅根本承受不起。许多家庭预计他们的税单会增加500到900加元不等。
Daigle透露,她家的地税预计一年多出900加元。“这非常不公平,也很不幸。我真的很同情那些只有一个收入来源的家庭。我觉得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很多房子被银行收走。”
另一位居民Lavoie拥有一个露营地,今年要多交7,000加元地税。他无奈地说:“我担心我的孩子、孙子、曾孙未来还要替我们还债。”
市政服务一度全停,省政府紧急介入
更令人震惊的是,镇政府在7月底宣布别无选择,从8月1日起解雇所有市政雇员,并暂停包括垃圾收集在内的等所有市政服务。
眼看小镇要彻底“关闭”,省政府紧急拨款30万加元救火,才避免了服务中断。
不过,省政府明确表示:资金是“有条件”发放的,市政服务必须维持,不能大规模裁员。
这也意味着,危机并没有解决,只是暂时压住了。
财政崩溃的根源:多年赤字 + 大项目透支
那么,这场财政危机到底是怎么来的?
根据官方说法,过去十年间运营赤字不断累积,最终导致现金流枯竭、靠信用贷款勉强维持。
然而,居民们却认为,问题出在镇政府“盲目烧钱、瞎搞大项目”,其中包括:
耗资约230万加元建造一座新的市政大楼(还带医疗中心),实际上旧镇政厅和医疗诊所翻修一下就够用。
花费100万加元建了个水处理厂,这是一个急需但负担不起的项目。
“他们一直在超支,毫无控制,也没有向居民公开实情。”居民Paul Lavoie表示。
如今,居民们组织起“纳税人关切小组”,要求彻查财政状况,追责政府决策。
不是个别现象 安省还有80个小镇面临类似困境
这场危机,并不是孤立事件。
安省约克区的另一个小镇东贵林(East Gwillimbury),也深陷“税负争议”。
数据显示,该镇3年间地税上涨了近20%:2023年涨5.55%、2024年涨6.7%、2025年再涨6.85%。
前市长也连呼受不了!为什么地税在3年间上涨了近20%?
据统计,安省目前有约80个小镇人口不足1,000人,很多都在财政崩溃的边缘游走。
安省北部城市联合会主席Danny Whalen指出,位于Timiskaming附近、人口约100人的Brethour镇,今年早些时候也致函省政府,表示已不再有运营所需的财政资源。
Whalen表示,一些陷入困境的最小城镇如果不能合并或获得更强有力、更积极主动的财务监控,可能难以生存。
他说:“这幺小的人口却设立多个议会、重复管理,其实根本没有财政可持续性。”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来还会有更多“Fauquier-Strickland”式的小镇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