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公开兜售加拿大国门:签证$4万+偷渡$4000
一辆银色丰田小型面包车驶入多伦多西区的一处银行停车场。
两名年轻的旁遮普裔男子下车,四处张望,寻找他们的客户——一位他们过去几天一直通过短信和电话联系的女子。
这名女子同意支付 4,000 加元,以便偷渡至南部边境进入美国。
这两名男子认为该女子正在银行里等他们。
他们用旁遮普语发消息、打电话,催促她出来上车,开始行程。
但实际上,银行里根本没有这名女子。
在现场观察的是调查新闻局(IJB)的记者们,他们正在进行一项长达数月的调查,深入挖掘一个日益庞大的地下人口走私网络。
* 跨越加美边境的人口走私(双向都有)
* 出售虚假的或非法获取的加拿大签证,街头售价高达 4 万加元。
尽管联邦政府在边境安全上投资了 13 亿加元(包括设立专门的边境专员、24 小时监控、无人机与“黑鹰”直升机),走私者和签证贩卖者仍在不断绕开加拿大移民法。
人口走私激增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数据显示,截至 8 月中旬,已立案 70 起人口走私案件,平均每月近 10 起,而 2021 年仅为每月 2.5 起,增幅达280%。
同时,庇护申请也出现激增。今年 1 至 7 月,在蒙特利尔以南的一处边境口岸,庇护申请量激增 523%。而在线走私广告恰恰宣称可以在该地区安全送人越境。
美国司法部长潘姆·邦迪(Pam Bondi)表示,加美边境的走私问题“已经变得更严重”。
一些社交媒体账号甚至张贴印度裔男子在安省车牌汽车里拍照的照片,有人手持手枪和步枪。一段视频里,一名男子在车内上膛。记者通过地标确认,该视频拍摄地点在布兰普顿的一处商场。
CBSA 在声明中称:“我们意识到国际有组织犯罪集团在加拿大活动,并持续努力阻止和打击其运作……这些犯罪组织利用他人的绝望与脆弱牟利,往往涉及因地缘政治或国际冲突而受影响的人群。”
走私操作
记者收集并分析了数百条 Instagram 广告,其中许多明确推销“蒙特利尔到纽约安全到达,无警察”之类的越境服务。
记者假扮客户,安排了在多伦多银行停车场的会面。其他广告则声称可通过空路进入加拿大,主要从印度直飞,并通过签证渠道完成。
其中一条广告展示了一封貌似由加拿大政府发出的居留申请信,上面写着:“15 天内拿到加拿大商务签证,私信了解详情。”
这些走私者将过去只能在暗网中买到的假文件,如今大规模转移到社交媒体上售卖,触达潜在客户的范围空前扩大。一些账号存在近两年,部分广告获得数十万浏览量。
Meta(Instagram 母公司)在回应 IJB 时表示,他们“禁止平台上存在人口走私内容或服务,一旦发现会删除。”在 IJB 提供部分帖子后,Meta 删除了 4 个相关账号。
记者卧底经历
记者以客户身份联系走私者,发现操作方式多样:
案例 1(多伦多→纽约):走私者要价 4,000 加元,承诺把人从多伦多送至蒙特利尔,再秘密带入纽约州,并可在纽约安排工作。付款需在车内通过银行转账完成。
案例 2(纽约→加拿大):走私者要求先坐车从纽约州申内克塔迪到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再由同伙送至边境,保证“无警察拦截”。过境后送至蒙特利尔,并在安全抵达后收取 4,000 加元。
案例 3(多伦多→魁北克):记者约定在多伦多东区商场上车,被告知“蒙特利尔到纽约,一天到达,步行 1 小时”,过境需靠电话遥控指引。记者现场拍下车牌后离开,引发走私者警觉并发短信警告:“你拍车照干嘛?这不好!”
走私者常利用手机地图定位,实时指导客户越境。“网络信号好吗?要分享实时位置。”
他们甚至在社交平台上传视频,展示带人穿越魁北克农田越境的过程,声称“安全到达,无营地、无警察”。所谓“无营地”,意指客户不会被送往美国拘留中心。
但现实中,部分客户受伤甚至死亡。2022 年,一户四口印度家庭在曼尼托巴暴风雪中冻死,最终两名走私者被判刑。
广告与虚假签证
除了跨境走私,记者还调查了自 2023 年以来在社交媒体上盛行的加拿大签证交易。
许多广告展示印在印度护照上的加拿大签证。一个视频甚至展示了 25 本护照,声称可“15 天内搞定加拿大商务签证,无需预付,抵达后付款”。
这些签证标价 2.5 万至 4 万加元,与正常的加拿大签证申请费用(仅几百加元)和流程(需数月时间)严重不符。
安省注册移民代理人Amandeep Singh Dhillon表示,许多人确实持有“真实签证”入境,但这些签证往往是用虚假材料获取的。他说:“有人原本是旁遮普的农民,却被包装成教授,伪造工资单和银行流水,最后居然能获批。”
签证贩子甚至宣称:
即便被拒签或被禁止入境,也能保证 10 天内送到加拿大;
提供“机场清关”服务;
甚至通过“契约婚姻”获取身份。
专家分析,部分文件明显是伪造的,即使被查出,申请人仍可立刻申请庇护,避免立即遣返。
截至 2025 年 7 月,加拿大仍有 3 万多人因庇护申请失败而等待驱逐。
执法困境
CBSA 表示,他们在海外部署了 50 多名联络官,去年已阻止 11,000 人登机前往加拿大,其中许多人因持有假证件或假签证被拦截。
2024 年,CBSA 国家文件中心向一线执法人员和航空公司下发了 17 份文件警报,2025 年截至 8 月又发出了 15 份,提醒注意最新伪造趋势。
但专家认为,执法机构正面临“犯罪达尔文主义”——跨国犯罪集团已进化为网络与现实兼具的混合型组织,远比警方更擅长网络操作。
女王大学教授、犯罪学专家Antonio Nicaso直言:“传统执法手段根本无法对抗这种新型有组织犯罪。如果执法机构不掌握网络维度的专业技能,根本无从挑战。”
社交媒体如今已成为“贩卖虚假梦想”的集散地。从走私者到签证贩子,他们利用人们的绝望与焦虑大肆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