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领到小镇店主 加拿大第6年我活成了“异类”

有人问我:“你来加拿大第6年了,会不会后悔?”

我常常会愣一下,然后笑笑——怎么说呢,这题没法用“是”或“否”来回答。

从结构设计师到超市搬运工

那年,我飞了一万多公里,从国内的结构设计师,变成了加拿大超市的搬运工。

听起来跨度很大吧?可在我身上,好像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我不是一个很能坚持的人。

这一生最执着的事,大概就是高考复读——那次,把我所有的坚持都用光了。

后来学英语?坚持了半年,放弃。

找工作?投了几份简历,面了几次试,也放弃。

努力生孩子?坚持没多久,39岁那年,孩子自己“投胎”到我肚子里。

便利店的搬运工,其实也是个意外。

只是这一次,我坚持了一个奇怪的原则——坚决不找工作。

英语不好,也要讨生活

两个英语都不怎么好的人,在英语国家讨生活。

不想再学英语,又想过得舒服一点,好像只剩一条路:做生意。

但做生意也有门道:

太忙不行,孩子没人管;

太闲不行,赚的钱不够生活;

店太贵不行,资金周转有限。

好在运气不错,我们拿下了小镇唯一的小店。

不忙不闲,刚刚好。

慢慢地,我们成了华人圈里的“另类”——

没熬人的打工史,也没闪亮的学历背景,游走在人群之外。

加拿大的“神奇人设”

说实话,加拿大的华人群体让我一开始挺不适应。

出国前,我认识的博士不超过三位(大学教授除外);

到这儿后,感觉没读到博士的人,自我介绍时都得先说自己是网红,才不显得尴尬。

出国前,全职太太是个稀罕职业;

到这儿才发现,大家都不忙着赚钱——

在奥克维尔的“CEO村”,CEO不是公司高管,而是“Chief Eating Officer”,

专门研究怎么花钱的。

魔幻,也神奇。

好在我们远离人群,住在小镇。

没有什么社交压力,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不后悔,也不“热血”

我应该是不后悔的吧。

时间在我这儿,好像变得很松弛。

每天就是我们仨自己规划时间——想干啥就干啥。

第一次刷剧刷到“剧荒”,原来时间多到这种程度,会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也会各种尝试好玩的、好吃的,甚至在没人时,做了失败的凉皮悄悄倒进马桶——

这种小秘密,是我在国内快节奏生活中从未拥有的。

6年过去了,我没变得更优秀、更成功,但我变得更平和。

有人觉得这种生活太寡淡,可我知道,

这是一种“淡到刚刚好”的味道——

它让我安静下来,去听风声、看雪落,

也让我有勇气,把日子过成我喜欢的样子。

所以,后悔吗?

不后悔。只是……也不再热血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