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惊现“地狱级内卷” 投600份简历找不到工作
经济大环境不留人,越来越多毕业生都选择回国,即便想留下来,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局,大家都在苦苦挣扎。
上周统计局公布最新就业数据,一片惨淡,年轻人失业率更是屡创新高,达到了15年来最高水平。
为了“拖延时间”,很多毕业生选择读研读博,“被迫深造”,实则在求生存!
今年7月,毕业于多伦多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印度小哥阿纳夫·沙希德(Ahnaf Shahid)就离开校园了,他满脸绝望地坐在狭小的公寓里,第137次刷新求职邮箱——依然没有回复。
“从小父母就说,学计算机等于铁饭碗。但我甚至开始怀疑,拿到学位是不是一个错误。”
小哥的履历说实话很亮眼了,CO-OP实习、机器学习项目、编程竞赛奖项。
但现实就是,连初级开发岗位,公司都要求“3年以上经验”了,他一个毕业生哪来的经验。
这就跟6岁的小孩哥说自己带娃经历7年一样,当网络热梗变成现实,笑都挤不出来…
然而,小哥的案例并不是唯一。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国青年(15-24岁)失业率飙升至14.6%,多伦多更达15.8%,创下近15年新高。
面对萎缩的就业市场,越来越多毕业生被迫转向研究生、甚至博士项目,将校园变成“就业避风港”。
加拿大创新经济研究所(IEE)报告指出,2025年科技行业入门级岗位较2020年减少21%,而毕业生数量同期增长34%。
多伦多大学劳动经济学家马克·汤普森一阵见血,“十年前‘学编程不失业’的黄金定律,早就已经失效了。AI自动化取代了30%的初级编码工作,企业又因经济不确定性,更倾向雇佣资深员工。”
于是,很多人就把“深造”当成缓兵之计,但研究生就业竞争同样激烈。
加拿大小哥马修·里奇本科毕业生之后参加了15场招聘会,结果发现“所有展位前都排着上百人,HR直接说‘我们今年只招有硕士学历的’。”
最后,他选择了读研,学软件工程专业。
他表示,自己现在每周20小时打兼职工,担任助教,换取微薄的津贴。“至少这里能给我一个身份,”
他翻着博士申请材料,坦言“如果最终能当教授,或许比在科技公司挣扎更稳定。”
华人学生苏菲·吴(Sophie Wu)目前正在多伦多大学读研一,处境和马修一样。
“助教岗位的时薪还是22加元,和5年前一样。可没有这份收入,我连房租都付不起。”
统计局报告表明,全国的“长期失业者”占比23.8%,超38万人,为1998年以来最高;就业市场“内卷”现象加剧,几千人抢几个岗位的事情每天都有。
前段时间,加拿大国家展览会(CNE)开了5.000个临时岗位,结果就有54000人来抢。
人力资源公司Randstad Canada总监艾玛·李(Emma Lee)指出“雇主现在有绝对选择权,“一个行政助理岗位能收到300份简历,其中40%是硕士学历。”
这种环境下,连传统“保底行业”也摇摇欲坠。
心理学本科毕业的华人学生余瑞秋(Rachel Yee)本来还想进入人力资源领域,结果投了82份申请全部石沉大海。“招聘网站上的职位挂了半年都不下架,实际上根本不招人。”
目前,她正在申请博士项目。
加拿大研究生协会执行董事伊恩·韦雷利表示,如果政府再不作为,“‘失落的一代’将拖累未来20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