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遭警方截停30次:竟是卷入VIN欺诈陷阱

加国无忧+-

多伦多卡车修理工福勒(Steve Fowler)在过去一年半里经历了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噩梦:他频繁被警方截停,原因竟源于一场日益常见的车辆识别码(VIN)欺诈案,而他本人完全不知情。

由于警方和安省服务局(Service Ontario)协调不畅,福勒被两个部门来回踢皮球,以至于拖了一年半,最后要靠媒体介入才解决。

据本地英文媒体CP24报道:自2023年12月起,福勒驾驶的2020款RAM皮卡在多伦多及周边地区,包括约克区和南辛科(South Simcoe),多次被警方拦下。

每次警察声称他的车牌存在问题时,而福勒每次都会出示合法车辆文件,并获释。

尽管福勒没遭受什么经济损失,但是频繁被截停,真让他受不了(换谁也受不了)。

福勒回忆称:“(截停)几乎每隔一周就会发生一次,大约一年半里发生了20到30次。有一次下班回家时,警察竟然认识我了,还开玩笑说‘哦,嘿,最近怎么样?’”

直到最近,福勒才意识到自己已成为VIN欺诈的受害者。VIN欺诈通常涉及盗窃汽车后,将其伪装成合法车辆出售。犯罪分子会盗取与目标车辆品牌和型号相匹配的VIN,以掩盖非法交易。

VIN验证公司(VIN Verification Inc)的瑟维斯(Dan Service)表示,由于将车辆出口至海外日益困难,VIN欺诈在加拿大愈发猖獗。他指出,仅在安大略省,就有约12.7万辆汽车存在重复VIN。

福勒在被频繁拦截后曾多次前往安省服务局(Service Ontario)求助,却屡遭推诿。每次工作人员都要求他去找警察,而警察又建议他回服务局,如此循环往复,使他如同一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通过信息公开申请,福勒最终查明,自己的车辆VIN出现在一辆被安省伦敦市警方查获的车辆上。调查显示,多伦多以东皮克林(Pickering)的一家安省服务局曾通过第三方授权,将他的卡车所有权记录转移给他人。

可这一切全都和福勒无关,根本是一场伪造身份的诈骗行为。

福勒说:“有人冒充我,从未露面,一切都通过电脑和电子邮件完成。”

这一发现揭开了警方频繁拦截他的原因:他的车辆在交通部数据库中被标记为拥有重复VIN。然而,即便掌握证据,福勒仍需要不断与安省服务局、交通部及警方沟通,才能证明车辆的合法性。南辛科警方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是一起不寻常的案件,需要个人、交通部和加拿大保险局的协作。”

万般无奈之下,福勒只能寻求媒体帮助,将遭遇捅给了CTV。

到今年8月中旬,南辛科警方终于采取行动,对福勒车辆进行检查,并确认其合法性。这一检查使交通部数据库得以更新,福勒也成功换发了新车牌。他感叹,这一过程竟然耗时一年半,而问题竟直到CTV新闻介入才得以推进。

尽管福勒的案件得到解决,VIN欺诈仍是加拿大汽车行业的严峻问题。瑟维斯指出,案件凸显政府在应对无辜民众卷入此类骗局时,仍需采取更多措施保障车主权益。安大略省去年秋天已开始限制部分类型的VIN篡改行为,但皮克林服务中心记录被篡改的具体责任人仍未查明。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情况并非个案。此前安省宾顿(Brampton)的安省服务局工作人员托贝尔德(Tonisha Baird)因协助窃贼篡改VIN记录而被指控。

涉入本案的皮克林安省服务局是一家私人运营的独立机构,未对CTV新闻作出回应。负责该服务中心的公共与企业服务交付与采购部也未直接回应是否正在调查,只表示定期与服务提供商沟通,要求其遵守政府政策。

福勒表示,经历这一系列事件后,他才深刻认识到VIN欺诈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尽管最终恢复了车辆所有权,但他也呼吁政府加强监管,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瑟维斯强调:“这是一个足够严重的问题,政府在解决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VIN欺诈对普通加拿大车主的潜在威胁,也反映出相关机构在应对跨部门、跨地域欺诈事件时的协调困境。福勒的经历提醒公众,汽车所有者需提高警惕,同时呼吁当局改进信息共享和处理流程,以防无辜车主再次陷入类似困境。

在加拿大,随着VIN欺诈手法日趋复杂,类似福勒的案例可能仍会发生。这不仅对个人造成困扰,也对交通管理和汽车交易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专家呼吁,只有政府、警方及汽车服务机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保护合法车主的权益

0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