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炮轰!加拿大"碳税2.0" 家庭成本暴涨$1000

温哥华港湾+-

突发!加拿大电商巨头申请破产保护 恐和关税有关 网友:“等狂野清仓打折“

突发!加拿大华人超爱的潮牌电商SSENSE,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据The Business of Fashion报道,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知名电商SSENSE日前在一封发布员工的内部信中,宣布已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原因是债权人试图强行出售公司。

SSENSE首席执行官拉米·阿塔拉周四表示,SSENSE的债权人想通过《公司债权人安排法案》(CCAA)强制将公司出售。该法案类似破产保护,允许资不抵债、欠债超500万加元的公司在持续运营的前提下进行债务重组。但SSENSE决定反击,将在24小时内提交自己的CCAA申请,争取掌控主动权,保住公司未来。

 “我们对此深感失望,这一决定无助于我们超过1,000名员工、合作供应商和商业伙伴的长远利益。”阿塔拉在信中坦言。“我们与财务、法律团队一起制定了重组方案,目标是稳定业务,重振未来。法院会在下周给出结果。在此之前,我们全力保护公司价值,稳住业务。”

阿塔拉将SSENSE申请破产保护归因于川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更致命的是,美国取消了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包裹免税入境的“最低限额”政策,这个政策调整成为SSENSE申请破产保护的直接导火索。

众多美国消费者纷纷哀叹:SSENSE大促再也“薅”不到了。早在4月,就有用户反映,已开始在收包裹时被征收高额关税。阿塔拉在信中表示:“规则变了,挑战来了,但我们坚决不放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取决于CCAA程序的裁决,但我们的决心坚定不移。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注和投入。”

与此同时,加拿大国宝级品牌Canada Goose也传出惊人消息!据CNBC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加拿大鹅控股公司的控股股东贝恩资本已收到收购报价,考虑将其私有化,估值约14亿美元。据CNBC报道,私募公司Advent International与博裕资本已对加拿大鹅提出了口头收购意向。此外,其他潜在买家还包括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服装制造商波司登国际,以及由港股上市运动品牌安踏体育与私募基金方源资本组成的财团。截至目前,加拿大鹅、高盛及相关买家均未就此消息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而贝恩资本则拒绝发表评论。

从SSENSE申请破产保护,到加拿大鹅考虑“卖身”,2025年奢侈品零售全面进入低谷期:Luisaviaroma本月也因运营成本激增、管理失误而申请法庭保护;Matches去年关闭;Farfetch甚至被“甩卖”给韩国库庞;Mytheresa则已收购Yoox Net-a-Porter,实现行业整合。报复性消费结束、运营成本激增、关税不确定性,似乎正在联手掀翻整个行业。

全国炮轰!加拿大"碳税2.0"抬高油价17分! 家庭成本要涨$1000

在补选中重新赢得众议院席位后,加拿大保守党领袖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将矛头对准了所谓的“碳税2.0”。周三(8月27日)上午,博励治在爱德华王子岛首府夏洛特敦的一家加油站对记者表示,总理马克·卡尼废除消费者碳税的做法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他声称,联邦政府的“清洁燃料法规”(CFR)将迫使加拿大人通过油价支付,把原本因碳税取消而省下的钱又交了回去。

博励治说:“根据国会预算官的说法,它将使每升汽油的价格上涨17分钱。” “那之前的碳税让你的汽油涨了多少钱?也是每升17分钱!新税看起来和旧税非常相似,马克·卡尼以为没人会注意到。”博励治认为,所有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推高加拿大人的生活成本。他的政党将全力反击这种“碳税2.0”的措施。

据联邦政府介绍,清洁燃料法规(CFR)于2023年7月生效,要求汽油供应商逐步降低其生产和销售的燃料的碳强度(即污染物排放量)。该法规设定了逐年递增的更严格减排要求,迫使炼油厂寻找方法来降低碳强度,提供更多可再生燃料和生物燃料,如果达不到目标,则需要购买碳信用额。

国会预算官(PBO)在报告中写道,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ECCC)估计,到 2030 年(即清洁燃料法规完全实施的年份),该法规将使汽油价格每升最高上涨17分,柴油价格每升最高上涨16分。ECCC还估计,清洁燃料法规将导致加拿大2030年的实际GDP最多下降0.3%(约90亿加元)。

根据ECCC的经济影响评估,PBO的报告发现,相对于家庭可支配收入而言,清洁燃料法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累退性。 “由于低收入家庭在交通和其他高能耗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占比普遍高于高收入家庭,平均而言,清洁燃料法规将对这些家庭造成更大的冲击。”国会预算官伊夫·吉鲁(Yves Giroux)表示。

PBO估算,到2030年,在全国范围内,清洁燃料法规给家庭带来的成本将从低收入家庭的231加元(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0.62%),到高收入家庭的1,008 加元(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0.35%)不等。各别省份,比如萨省和阿省,这个数字会更高。

目前,这条“碳税2.0导致油价上涨17分”的消息已经在网上传开,遭到众多网友的吐槽。 “那些‘举着胳膊肘’的自由党人是怎么看卡尼推出的这套《清洁燃料法规》的?卡尼究竟觉得加拿大人有多好骗?”

博励治还指控,自卡尼上任以来,加拿大的赤字也大幅膨胀。他声称,前总理特鲁多留下的400亿加元赤字,现在正朝着翻倍的方向发展。博励治说:“这听起来都有些难以启齿,因为它太不可思议了,但马克·卡尼的花钱比特鲁多还要厉害。”他同时指出,加拿大的购买力正在受到打击——有600亿加元的投资正从加拿大流向更好的地方。他说:“这是一次投资净流出,这意味着我们的钱正在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创造就业,而不是为加拿大的工人,这一切都是因为马克·卡尼的高税收和糟糕的经济管理。”

大温全民疯狂!数千人凌晨通宵排队 这么拼,只为买它

每当人们谈论线下消费在加拿大已经不景气、一些服装店濒临倒闭、消费者节衣缩食、已经不再爱逛街时,总有一个盛会能瞬间打破这些负面印象:一年一度的Aritzia温哥华特卖会!

Aritzia 可以说是加拿大年轻女性最钟爱的品牌,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之一。即便是商场里的原价商品,也总是有人买单,从不缺客流。而一年一度的Aritzia特卖会,更是让人疯狂。折扣普遍在50%~90%,堪称“打骨折”!旗下的知名子品牌如Wilfred、Babaton、TNA也都会参与。

据网友们前线发来的战报,往年最“疯狂”的顾客会在凌晨三四点就开始排队;但今年更夸张——有人从零点就开始等候,整整排了一夜!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他们熬夜排队参加Aritzia开仓特卖的分享:这位网友排了5个小时,结果进去发现队伍还是如此如此的长,似乎排队才刚刚开始……还有人试着走到队尾看看,结果走啊走啊,根本看不到尽头。幸好温哥华的气温不高,否则换作炎热的城市,真不敢想会有多少人为了买衣服而中暑。

这场特卖到底有多受关注?《温哥华太阳报》居然专门开设了一个页面,用来实时展示Aritzia特卖会的排队情况。页面通过网络摄像头捕捉现场画面,每隔10~15分钟更新一次,方便大家随时查看门口队伍的长度。

很多人可能还会疑惑:一件衣服,真的值得这样追捧吗?说到“加拿大国民品牌”,大家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大多是加拿大鹅(Canada Goose)、始祖鸟(Arc’teryx)、或者露露柠檬(Lululemon)。但这三大品牌都有鲜明定位——大鹅主打羽绒服,始祖鸟主攻户外,Lululemon则专注运动休闲。真正能“填满你四季衣柜”的日常服装品牌,其实只有Aritzia。Aritzia诞生1984年的温哥华,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并成功扩张到北美多个城市,开设超过100家门店。相比大鹅和始祖鸟的高昂价格,Aritzia的定价更亲民,风格也更百搭,能满足不同族裔、不同年龄层的审美。

来自安省滑铁卢市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商学院的市场营销讲师Melise Panetta就分析道:“多种因素推动了这类大型促销的热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年轻人更难进行大额消费,因此这类活动尤其吸引人。”她指出,这类促销还能缓解消费者的“买家懊悔”。人们总能找到理由安慰自己:“这是一年一次”“大家都在买”。随着消费热潮自我放大,逻辑在决策中反而退居次位。

印度大叔加拿大Costco公然插队,围观群众让他好好排队遭反怼:“这不是中国”

最近有贴主在reddit论坛的万锦板块爆料自己在当地Costco的遭遇,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当天自己在Costco准备排队进店的时候,突然听到后面有骚动,转身一看,发现自己背后站着一名身穿蓝黑色波点衬衫的印度大叔,他一人突兀地站在整条队列外面,而购物车的车头则对准队伍的缝隙,似乎是准备随时插队。

从贴主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出,这名大叔试图插队的地方已经接近货场的入口,与此同时大量人正在规规矩矩地排着队,队尾一路延伸到门外。当周围的人要求他好好排队的时候,他居然回怼“我在加拿大,不需要排队!”这句话引发了周围更多的不满声音,这位印度大叔眼见惹了众怒,却依然故我,随即又接了一句“这可不是在中国!”

贴主表示,听到这句话情绪瞬间爆炸,立刻掏出手机,让他再说一次。但面对镜头,大叔虽然嘴硬,还在叫嚣“你随便拍啊(go ahead take a picture)”,但却不敢再重复刚才的那番“豪言壮语”。但根据贴主上传的视频来看,事后即便周围的购物者都在指责他,他仍是没有一丝悔意,就站在队伍一侧不肯离去。

这段视频在 Reddit 的 r/Markham 板块上迅速引发热议,评论区众说纷纭,火力全开: “管理层应该请他离店一天,让他明白教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