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召回激增!这到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超级生活+-

去年,植物基冷藏饮料成为热点。今年夏天,迪拜巧克力从网络爆红食品迅速变为被召回的产品,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因沙门氏菌污染召回了多个品牌。这一事件并非个例——近十年来,加拿大的食品召回数量显著上升。

专家指出,这一趋势主要源于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加拿大食品安全体系法规的现代化,而并非食品本身更不安全。

达尔豪斯大学农业食品分析实验室(AAL)高级主任西尔万·沙勒博伊斯(Sylvain Charlebois)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图表显示,自2011年以来,加拿大食品召回数量持续增长。

特别是2018年至2019年间,召回数量从45起激增至259起,此后每年的召回数量普遍高于100起,其中两年超过250起。

沙勒博伊斯指出,加拿大的食品安全文化“非常强大”,消费者不愿食用超过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他认为,食品召回并不意味着体系不安全,而是食品体系积极成熟的标志。

“人们一旦看到某个指标可能表明事情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会变得非常紧张,但就食品召回而言,这正是体系运作良好的体现。”

有些召回事件,例如最近涉及多品牌开心果及其制品的沙门氏菌事件,会导致疾病和住院,但许多召回具有预防性质。

数据显示,从2020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因微生物危害召回的事件最为常见,但过敏原、异物、化学物质等因素也会引发召回。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在回应《国家邮报》时表示:“即使在加拿大这样现代、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中,风险也无法完全消除。当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时,CFIA会与相关公司合作,确保公众知情,并采取有效措施将产品从市场撤回。”

CFIA还建议,消费者可通过安全食品处理方法及注册食品召回通知来保护自身及家人。

图片

图片

圭尔夫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基思·沃里纳(Keith Warriner)指出,如今检测手段比十年前更先进,包括完善的监测系统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使风险识别更加高效。各公司也增加了内部检测,从而提高发现问题产品并进行召回的可能性。

“即使没有疫情爆发,企业也会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微型蔬菜生产商可能召回含李斯特菌的产品,即便未发生疫情,他们也会提前采取措施。”

此外,加拿大《食品安全法案》(2019年生效)以及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也将风险管理责任纳入法规框架。沙勒博伊斯认为,这些法规是2018年至2019年召回数量激增的关键原因,当年食品召回增加了476%,涵盖高、中、低风险类别。

沃里纳补充称,2011年,只有不到10%的受污染食品能够追溯到源头,而如今这一比例已升至约25%。尽管今年迄今已有131起食品召回,而2011年仅有4起,食品是否更安全仍存在争议。

“有人可能认为召回数量增加说明体系发现问题更多,这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成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我们仍需提升召回效率。”

沃里纳强调,检测本身不能改善食品安全,它只是增强了对问题的认知,而实际干预措施往往滞后。例如,LGMA(绿叶蔬菜营销协议)自2006年菠菜大肠杆菌疫情后设立,旨在规范行业,但仍存在“纸上谈兵”的问题。

沙勒博伊斯认为,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在通报食品召回方面仍有改进空间。通过人工智能的精准监控,可提高召回效率,同时减少受影响食品数量和浪费。

专家认为,虽然召回次数可能更多,但公众应感到欣慰,因为这显示出食品安全体系在积极运作。然而,行业成本也不容忽视,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因此,提高召回效率仍是未来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

新闻来源:

https://nationalpost.com/life/food/why-food-recalls-have-increased-so-drastically-in-the-last-decade-in-canada

0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