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宏:如果不能拿下Bay租约,会对加拿大失望
BC省华裔亿万富翁刘伟宏(Weihong “Ruby” Liu)将于本周四(8月28日)重返法庭,期望在未经房东认可的情况下,强制接手哈德逊海湾百货公司(Hudson's Bay)25处门店的租约。这场被形容为刘伟宏和租约房东之间“最后对决”的听证,将决定她能否实现在加拿大打造全新百货连锁的雄心。
据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星报》报道: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加拿大零售业几乎没人听说过刘的名字。这位来自中国东北的亿万富翁,因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自己要在收购Hudson's Bay的28家门店租约,从而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她称这是“300年一遇的机遇”。
截至目前,刘女士已接手了三处租约——都位于她自己的购物中心里。其他的25处租约,则由于房东阻挠而未能接手。本周四的庭审,是她争取这些租约的关键一战。
25处租约中,24处的房东——包括Cadillac Fairview、Ivanhoe Cambridge、Oxford Properties和Morguard——以及监督破产程序的安迈企业顾问公司(Alvarez & Marsal),均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刘的公司只是“尚无运营业务、缺乏品牌知名度、没有零售经验的初创企业”。
身材娇小(《星报》原文在这里俏皮地用了一个法语词petite,编辑注)、经常手持自拍杆的刘女士,四个月来一直通过网络记录竞购过程。她目前是唯一的主要竞购方,出价6910万元,计划在安省开设15家、阿省开设5家、BC省开设5家百货连锁店。
刘为此次交易,新设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商业投资公司(Ruby Liu Commercial Investment)。此前,她通过这家公司试图竞购Hudson's Bay的知识产权,但输给了加拿大轮胎店(Canadian Tire)。
如果刘能拿下剩余的门店租约,则Hudson's Bay的高级债权人Pathlight Capital和Restore公司将获得超过5000万元。然而,Restore公司也加入了反对阵营,称收益分配严重偏向Pathlight Capital。
根据商业计划,刘女士承诺以“现状、原地”的方式接管25处门店,投入4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装修,计划雇佣多达1800名员工,并为未来一年的租金提供个人担保。她声称,所有门店将在6至12个月内开业,并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购物体验”。
然而,房东和监督机构均对计划的可行性存疑。租约房东之一、Cadillac Fairview公司在法庭文件中直言:“她的公司很可能在第一家门店开业前就资金耗尽。即使勉强运营一两年,也难免重蹈哈德逊湾公司的覆辙。”
安迈(Alvarez & Marsal)的评估报告承认刘女士有能力履行财务义务,但质疑她在供应链、管理团队和非金钱义务上的执行力。报告还指出,刘与J2零售管理公司的合作已终止,令其库存计划更加不确定。
刘女士则反击称,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她不会投入巨资,更不会坚持至今。她指责安永超越职权,对她的商业能力评头论足,而非仅仅评估程序合法性。
Hudson's Bay方面希望刘女士能拿下租约,并在法庭文件中指责,监督机构的标准过于苛刻,而房东反对实则出于私利:一旦交易流产,租赁物业将归还房东,他们可重新议价并从中获益。房东们尤其不满的是,这些历史租约的租金低于市场价,并限制了他们在未经租户同意的情况下对购物中心进行再开发。
“我对法律的公正裁决仍抱有希望,”刘女士最后对《星报》表示,“如果法律不能公正裁决,我会对加拿大深感失望。”
在周四的听证之后,法院将就此案进入裁决程序。无论结果如何,这一案件已成为本国零售业和商业地产领域的重大焦点,不仅关乎Hudson's Bay门店的去向,也牵动着加拿大购物中心格局和零售投资环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