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涨、通勤久!加拿大大学生苦不堪言
随着大学生在九月重返校园,一些学生表示,校园生活中的日常挑战因生活成本危机、社会压力和日益分裂的政治环境而被放大。
以下是一些大学生在返校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跨境政治紧张下的焦虑
Ben Carpenter(本·卡彭特)是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即将升入四年级的学生,他决定从美国搬到加拿大上学,因为学费更为实惠。
“(渥太华)显然是反川普的,”卡彭特说,“它也显然反美,这是有充分理由的,但这并不让我感到不快。”
卡彭特还担心自己是否能长期留在加拿大,尤其是他的伴侣和朋友都住在渥太华。作为一名同性恋,他对美国 LGBTQ2S+ 群体的安全特别谨慎。
尽管他符合加拿大研究生工作许可证的资格,但卡彭特表示,他注意到过去几年两国的移民政策一直在变化。
“我知道很多人普遍认为移民政策过于宽松,而我看到政府正在通过收紧政策来回应,”卡彭特说,“这对我来说当然很可怕,因为我希望能留在这里。”
他补充道,他正尽量不去过度担忧——他不希望这些挑战干扰自己在渥太华的生活。
“我只专注于度过每一天,因为如果我真的必须离开加拿大,我不想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AI 与社交媒体带来的困扰
Rylande Horsman(赖兰德·霍斯曼)是尼皮辛大学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她表示自己对手机的依赖很难戒掉,“影响了学习效率”。
“我发现当我在图书馆努力集中注意力时,如果动力不足,我就会说,‘哦,休息五分钟吧,’”霍斯曼说,“结果五分钟变成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又变成半小时。”
她表示,社交媒体上同龄人不断发布动态,让她感到自卑,这让问题更加严重。
“他们的日程满满当当,每件事似乎都做得很出色,”霍斯曼说,“我们就会想,‘我得加把劲,做得更多,’而事实上,每个人都在挣扎。”
同校学生Abby Noonan(艾比·努南)表示,人工智能在学校的普及也给她带来了影响。她常看到同学使用生成式 AI 完成作业,她觉得“令人沮丧,非常打击人”。
“当你知道有人两秒钟就能生成相同的论文,却还能比你拿到更高的分数时,你很难投入努力,”努南说,“几乎让人觉得,干嘛还要努力呢?”
昂贵的通勤与倦怠恐惧
Maeve Villeneuve-Elson(梅芙·维伦纽夫-埃尔森)住在渥太华西部郊区 Stittsville,她表示,每天通勤去卡尔顿大学和兼职工作“让人压力山大”。
她说,近期城市交通路线和时刻表的调整,加上学校新宣布的停车许可限制,意味着晚上通勤可能需要“超过两个小时”。
“我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想着,如果一班公交晚点,可能会毁掉我一整天。”
由于缺乏汽车,维伦纽夫-埃尔森担心通勤影响她的社交生活和工作轮班安排。
她希望教授和企业主能够理解在快速人口增长、交通拥堵加剧的城市中通勤学生的难处。
“我认识很多比我年长的人,他们往往认为 Z 世代学生总是迟到,”她说,“但我发现,对大学生来说,这主要是因为各种不可靠的时间循环叠加,最终导致压力和倦怠。”
返校——代价几何?
Iyiola Alande(伊约拉·阿兰德)是 Trent 大学的学生,他表示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期前的财务规划。他说,很多学生,尤其是像他这样的国际学生,以为疫情后加拿大出现的生活成本问题只是暂时的。
“我们没料到会有持续的通胀问题,”他说,“所以像我这样的学生很难规划整个学位。”
他表示,生活成本问题让学生压力很大,因为他们需要平衡账单、房租和上涨的学费。对于学期内每周只能工作 24 小时的国际学生来说尤其困难。
“人们认为现在的学生都很懒,却不了解我们生活在非常不一样的时代。”